這小我口還不到50萬的小城,在《中歐》這本LP(Lonely Planet的簡稱,孤傲星球,環球聞名自助遊聖經)上占有的版麵,不過三頁半,但是早在2006年,它就度過了建城800年的記念日。傳聞當代的德累斯頓可比現在更加馳名,有“易北河上的佛羅倫薩”之佳譽。18世紀時,無數意大利的藝術家、音樂家、手工藝人、演員都在波蘭國王的號令下遠涉而來,並留下無數藝術珍寶。可二戰期間,盟國的炸彈投放於此,兩百年前的斑斕都會成為廢墟,直到20世紀50年代,德累斯頓纔開端了真正意義上的重修。
從船高低來,我們在浩繁的博物館間遊晃,尋覓午餐。走過德累斯頓的標記聖母大教堂,我奉告他,這座教堂修建於1726年,是由巴洛克修建家布希・貝爾主導完成的,在1945年2月之前,這裡一向都是德國最大的新教教堂。但是戰役令它成為一片高山。1992年開纔始重修,幾近完整再現了教堂之前的模樣。我指著內裡那幾塊玄色的被烽火硝煙浸禮過的石頭說:“它們是從廢墟裡尋覓出來的。”少年眼中閃過一絲迷惑,彷彿在思慮:這麼做有需求嗎?我淺笑著,和他一起瞻仰大教堂的尖頂,內心小聲說:當然,隻要如許做纔是獨一值得做的。[]
這90分鐘的飛行,讓我們能夠儘覽易北河兩岸無儘的旖旎風景,而德累斯頓最首要的聖母大教堂、亞伯庭博物館、霍夫教堂、森伯歌劇院、城堡……竟是完整集合在易北河南岸。在靠近中午的日光下,金色的都會修建之頂,閃著奪目標近乎崇高的光芒。天空正藍,風吹過來,表情也在輕蕩。這個時候,除了跑到船上船麵去拍照,我實在還在冒死奉迎阿誰因為久長抱病而鬱鬱寡歡的少年,向他報告方纔從LP上看來的關於這座都會的汗青,當說到60多年前這裡美滿是一片廢墟的時候,我看到他的眼神不由自主地飄向岸邊,眼裡是滿滿的不信。我問他,今後能夠看出德國人的巨大嗎?他悄悄地點頭。
第一次去歐洲,不是法瑞意荷比,而是中歐。從香港解纜,經過法蘭克福轉機到柏林,最後從匈牙利布達佩斯飛回香港。四國六城,我和14歲的少年攸然,拖著行李箱今後處到彼處,整整16天,每天都暴走在歐洲中部悠遠的汗青與文明當中。而德累斯頓,是我們的第二城,從柏林到這裡,不過兩個半小時的火車車程,再由此轉去捷克布拉格,也是隻需兩個多小時火車。
現在我仍然冇想起來,為甚麼會在德累斯頓這個易北河邊的小城逗留。記得當時站在家裡那張天下輿圖麵前,打算著此次歐洲的路程線路,這裡想去那邊也想去,表情打動又彭湃,豪情無窮飽滿。為了照顧到這兩張因抽獎而來的機票和旅店,必須柏林入布達佩斯出,在預訂旅店的時候才決定砍掉本已肯定了的慕尼黑。因為看到人家說,要去慕尼黑的天鵝堡,轉車比較費事。是以多出來的兩晚,彆離勻給了布拉格和薩爾茨堡。但是,德累斯頓是如何呈現在我的路程裡的呢?我想,很能夠是因為它正幸虧柏林與布拉格之間,不然,這個之前我從未傳聞過的,舊屬東德薩克森州的小城,如何會如此高聳地呈現呢?
必須承認,2011年7月的這個午後,我的心一向是狂熱的。固然冇有人和我說話,可我仍能清楚地感遭到,那燃燒著的狂熱完整與夕照的灼灼之金近似。我看似安靜地走著,正因為冇人能夠說話,才讓這狂熱得以持續,當那座雕像天神般呈現在我的麵前,我幾近要落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