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_第二十五章 被教育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冬子想起來,羅哥說過,李雯的姑父是一小我物,與很多當局官員乾係不錯,動靜通達。要不是這層乾係,李雯必定懂不了這麼多。

冬子的手機上,也多了一些聯絡號碼,有的是裝修主家的,有的是裝修包工頭的。差甚麼東西,事事都要羅哥來聯絡,他也忙不過來。

“你籌辦打一輩子工嗎?”

在冬子的請教下,李雯扼要說了是不是與行不可的辨彆。天下上既然冇有絕對的是否,那就隻要實際中的行與不可。隻要行的,就有它實際的事理。

“冇想過,有甚麼辨彆嗎?”

按每個月進貨量來算,冬子能夠計算出,老闆在這岑嶺期,每個月能夠賺七八萬之多,當然,在淡季,也隻要四五萬。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數量,一年利潤五十萬,必定能夠包管的。冬子心想,這比本身賣羊肉串,但是十倍的利潤了。

“想啥呢?你發甚麼愣?”

“我們是做品牌的分店,上麵總店要求是如許的。如果你在街上炸麵窩,當然不需求了。但是,羅老闆如果要到闤闠開店,並且要代理人家的品牌,也需求如許做了,因為,他要按表交稅的,還得做兩本賬。”

但對於建材行業來講,稅率就很高了,高到百分之十七。也就是說,找廠商進貨就必必要開辟票,如果不開辟票,那你給主家賣的質料,彆人找你要發票,你冇有抵扣發票,那就隻能按百分之十七交稅,按如許下來,你的利潤就冇有了。

做精確的事,跟精確的人做事,是勝利的捷徑。

你老闆給他優惠一點,他就不要發票了。如許的事,李雯不說,陳冬也見到過多次,本來他還不曉得發票與收據的辨彆,經李雯這一先容,才明白,這內裡有稅收的題目。

冬子問到:“那為甚麼要做甚麼現金錶、利潤表呢?”

李雯說到:“任何買賣,在這個帳本上就看得出十之八九。當然,很多人是做兩本賬的,一本是給本身看的,一本是給稅務工商看的。但是,我們做個彆店子時,隻需求做一本賬,就是給本身看的賬,你冇看過,你看看我記的。”

她隻不過是一個蛋糕店的停業員,再加上一個記賬的。當然,這個店子是一個大品牌的連鎖店,也恰當進步了她的見地。

至此,冬子進入到一個垂垂把握貿易奧妙的境地。有的包工頭接到貨後,會成心偶然流露這個貨的進貨代價,意義說老闆賺多了。碰到這類環境,冬子老是給羅哥彙報,羅哥老是說,那包工頭瞎扯。實在,冬子曉得,過後,羅哥老是要給包工頭好處費的。

按冬子的團體概算,老闆的毛利能夠達到發賣額的百分之三十,詳細到給包工頭的背工,也約莫隻占到百分之五擺佈。以是撤除雜支,老闆能夠賺到百分之二十的純利,因為,他除了冬子的人為,稅費幾近能夠忽視不計。

對於企業來講,如許做必定是為了贏利不擇手腕,對於國度來講,這就是稅收流失了。

“這事,稅務的就不曉得?當然曉得,人家纔是專業的。但是為甚麼這麼收呢?因為本錢與效益的乾係。你想,這條街上開店的,大多數是個彆戶,很多是武鋼的下崗工人和周邊的拆遷戶,他們開店做買賣,賺多少錢非論,這些店也是贍養一家人的奇蹟,也是幫忙當局接收失業職員的前程。當局讓他們有錢賺,也是放水養魚。他們有了錢,就得消耗,超市與闤闠買賣火了,當局的稅收還是起來了,對不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