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_第五十六章 增補閣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說完這些,朱大明頓了頓,又說道:“本日文華殿議事,朕與內閣議定補充閣臣兩員,首輔與次輔皆向朕保舉愛卿,朕也非常附和,隻是不知愛卿意下如何?”

聽到天子提起文華殿議定補充閣臣兩員的時候,徐光啟已經有了預感,因為天子不會無緣無端跟他說這些,大要上固然還是雲淡風輕,但內心深處實在早已不再淡定了。帝製期間,能夠入閣拜相,是每個文臣夢寐以求的人生抱負,所讀聖賢書、所學文技藝全都是為了這一天啊。

這恰是朱大明想要的成果。但是殿中有中書舍人記錄君臣奏對環境,以是他不得未幾說兩句,以免本身的企圖過分較著:“刑部、戶部如何?”

李國鐠明天進位皇極殿大學士、升任內閣首輔,這是他幾個月前完整想不到的,新天子方纔登極之時,李國鐠處境難堪,揹著閹黨的懷疑,不安於位,就是因為天子的信賴,站穩了腳根。

因為徐光啟精通西洋火炮等學問,並且孫元化又是徐光啟的同親兼親傳弟子,以是徐光啟到通州以後,朱大明就令孫元化多向徐光啟就教,並令徐光啟就近指導。徐光啟對於把槍炮鍛造廠建在通州並不是很對勁,他想建在遵化,畢竟那邊邊地都是鐵礦、煤礦,另有富強的叢林可做柴炭鍊鋼,但朱大明在孫元化的陳述上還是批準同意建在通州。

李國鐠、孫承宗對視一眼,說道:“臣等覺得,該當如此。”天子內心偏向於甚麼人,他們常常與天子見麵議事,還是有底數的。以是,接下來李國鐠說道:“陛下曾有旨意,閣臣補充以知兵事者優先,現在孫閣老兼任直隸總督,常駐通州,臣覺得,補充之閣臣中似應有一名兼任軍機大臣。禮部尚書徐光啟、工部尚書李邦華皆以知兵而著稱,此二人或可入閣辦事。”

徐光啟固然學通中西,但儒家的底色還是竄改不了的,聽了天子最後的問話,已是略微有些衝動了,起家離座,躬身說道:“臣無貳言。能為聖天子拔擢,臣不堪幸運。”

彆的,建在通州也有通州的好處,前來北直隸屯墾的流民,多數都要先到通州應募,有很多未及應募,就被孫元化以工代賑招到了槍炮廠的新址工地,現在孫元化正帶領著本來火藥廠火器局的工匠技師和上千名以工代賑雇來的青壯民夫熱火朝六合搭建工舍廠房呢。

與此同時,三法司與錦衣衛在查辦魏逆及閹黨案的過程中,從魏忠賢、田爾耕私邸舊檔當中發明瞭很多朝臣黨附魏逆的線索,但觸及到李國鐠的的確是一條也冇有,他的閹黨懷疑從而逐步消弭,固然仍有朝臣不恥於同他為伍,但是再冇有人拿這個閹黨的懷疑說事了。畢竟查無實據的話,就要以誣人之罪反坐了。

此次是孫承宗答覆:“陛下,內閣和軍機辦事件龐大,晨昏當值,刑部尚書喬允升年過七十,陛下當有體恤老臣之意。而戶部尚書畢自嚴新任尚書,雖擅賦稅之事,卻無知兵之名。與禮部尚書徐光啟比較則資格略顯不敷,與工部尚書李邦華比則缺督撫之任。是以臣覺得首輔所言乃是持正之論。臣附議。”

而戶部為京師及九邊采購的糧食也正連續運抵通州運河兩岸的戶部倉場,此前的混亂無序已經大大好轉,統統的統統都在慢慢走上正軌。聽了兩人的稟報,朱大明也很歡暢,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然後結束了文華殿議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