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案上正攤晾著娘子昨晚才畫了一半的百花爭春圖,碧荷拿起衫裙,衫裙上沾了紅紅綠綠、已被風乾了的顏料。
……
綠佩正籌辦服侍溫榮梳洗換衣,俄然一聲驚呼,外屋服侍的文杏、惠香等婢子皆聞聲了聲響,麵麵相覷不知產生了何事,又不敢上前探看。
溫老夫人拉著溫榮的手又細細的交代了很多,叮嚀千萬不能給伯祖母添費事,如果有甚麼事,第一時候過來與本身說了纔是。
謝氏看著溫榮純潔如晨露的笑容,非常滿足,本覺得這輩子都享用不到嫡親之樂了,未曾想現在幸運卻悄悄呈現在了身邊。
伯祖母並不因受聘請去德光寺參禮而特地打扮,如平常普通的樸實檀服,手戴綠鬆石十八羅漢手串,矮髻上隻簪梅花竹節碧玉簪,雖不如祖母貴氣,卻有令人一望便安的親熱,溫榮心下非常喜好。
德陽公主是斥巨資修建了此殿的,溫榮亦聽聞,光殿前的三尺四門、雕鏤奇窮的百寶香爐,便需資三萬金。
中書令府的夫人娘子早已到了德光寺,甄氏見到前黎國公府大長房夫人,忙迎上前,前黎國公於中書令府有恩,這份恩典是林中書令一向掛在嘴邊、叮嚀家人不能忘的。
非常一副體貼孫輩的用心祖母形象,溫榮當真地點頭並一一應下。
溫榮到內堂見三娘子溫菡身著海棠圓領輕紗半臂襦裳,下配條新染石榴裙,梳了雙向白合髻,簪八寶快意對花釵,非常驚奇,直到瞧見溫菡娘那副不甘平淡的嵌寶滴珠綴綠玉牡丹金耳鐺,才悄悄笑道,難為溫菡娘能謙讓至此了。
遺風苑的馬車已在國公府門前等待,統共不過兩輛馬車,一輛謝氏乘坐的黑楠木掛帷幔大輪馬車,一輛供啞婆婆等婢子乘坐的簡便四輪馬車。
相較遺風苑的簡樸,黎國公府是浩浩大蕩的數量車馬隊,光跟車隨行服侍的主子便稀有十人。
綠佩看著糊做一團的百花圖,歉疚地說道,“娘子的畫也叫毀了。”
……
裝匣素雅但不失金貴,謝氏隻覺對勁,暖和地說道“馬車晃得短長,千萬彆碰壞了榮孃的畫作,一會到了德光寺後院憩息的配房裡,再翻開於祖母看可好。”
謝氏慈愛地笑道,“傻丫頭,下次伯祖母再特地為你做了。”
隻無法前黎國公夫人現在修佛養心,並不訪問外客,令中書令府想報恩,卻苦無機遇。
“還是伯祖母想得殷勤了。”
溫榮與溫老夫人、方氏、董氏、阿孃一一道彆,才帶了綠佩、碧荷倉猝去了伯祖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