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華記_137.第 137 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說是和尚通匪,被前來剿匪的官軍搜捕時就膽小包天,竟然想謀反起事,幸虧揚州衛和鹽運司的人去得及時,當夜擒住立斬十餘人,留了一人送往知府衙門鞠問。”

“女人——”

湖廣離揚州將近八百餘裡,蘇妙真所居姑蘇府倒是極近,故而蘇妙真籌算把王氏送走後複興身返程。現在見王氏想開,更籌算不再為後代們的子嗣憂愁,也分外歡樂,連帶著離彆的感慨也消逝很多。

王氏點頭歎道:“你爹這會兒多數為瑉王的事兒憂愁,我還是歸去再親口奉告他吧。”蘇妙真聞言一怔,扶著窗槅的手一緊,她記得乾元帝冇繼位前稱楚王,封地恰在武昌。瑉王的封地則在荊州,離得相稱近,二者就經常來往。厥後太子歸天,諸藩王在奪位的腥風血雨裡死了七七八八。乾元帝即位以後,對這僅剩下的親生兄弟也就非常看顧,恩寵昌大。每歲賜給荊州瑉王府無數珍寶貢緞不說,乾元帝更給瑉王在荊州又增賜下很多良田。如許被厚待的藩王,要麼謹慎謹慎造福一方,要麼對勁失色魚肉鄉裡。

蘇全蘇安等人都說是蘇問弦帶著蘇妙真出去有事,王氏將信將疑,但也冇往彆的處所去想,直等夜裡蘇妙真兩兄妹返來時,她才曉得大梵刹當日出瞭如何的險情——她這個女兒模樣好脾氣好,滿京的女人再冇有比得過的,合該平生順利繁華繁華。可真兒恰好屢遭大難,即使每次總能逢凶化吉,也夠讓人提心吊膽,真兒運氣不好也就罷了,偏真兒在某些事上格外肝膽似火。比如此次大梵刹,這女兒為了保全一乾婢女的命,為了不嚇到王氏本身,竟然不吭不響地就冒了險,辦了事。

王氏經此一難,病了數天,蘇妙真夙興夜寐地在旁顧問奉侍,蘇問弦也推了大半公事在床前儘孝。

總不會運司衙門又出了甚麼大案子吧。

敖力垂目道:“幸得運同大人汲引,小的與兄弟敖勇,另有孫榮三人能插手來歲的武舉——運同大人說如許或許能搏個出身,今後參軍報效朝廷……”

王氏摸著蘇妙真的臉,感喟道:“真兒,你原比凡人善心,上天如果有眼,定然垂憐於你……”

“大梵刹的香火錢卻也很多,三家衙門莫不是一起分了?”

蘇妙真既擔憂著蘇問弦或許得去辦大案,又為湖廣的蘇觀河憂愁,又惦記取顧長清在鈔關上的各種難堪,想來想去,就有些坐如針紮。因此單獨用飯時,便也不太有胃口,點景兒隻吃了兩筷子燕窩燴五香鴨子和一個象眼棋餅小饅首。

王氏心中一酸:那天蘇問弦的私衛闖進大梵刹時,王氏都還是一頭霧水,冇來得及細問,就被孫榮等人再三請回了運同府。王氏並冇受甚麼驚嚇,隻是奇特蘇妙真如何冇跟著返來。

實在大梵刹的本相,一些上層的官員,比如蘇問弦、知府、四位千戶、以及衛批示使傳聞是都清楚的。而幾位大鹽商也都得了動靜,曉得那晚和尚被殺是為了一個淫字,而非通匪謀反。故而揚州城裡有頭臉的府上陸連續續便死了些仆婦、通房、小妾,乃至後代。

“嘖嘖,揚州衛的人先斬後奏,知府大老爺竟然冇趁個機遇?”

見得王氏展顏,蘇妙至心中鬆一口氣,她忽地思及一事,便趁空抬高聲問道:“孃親,周姨孃的孩子,要如何辦?你寫信奉告爹爹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