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之天下霸主_第27章 尺劍震朝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陛下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韓熙拱部下跪:“是老臣無能,身居相職,未能助陛下匡扶四海,掃平蠻夷,還請陛下允老臣告老,以待賢明。”

第二日的早朝,宋劭調集百官,第一句就是明言開征商稅之事就此作罷之事,韓熙等儘皆大喜。

他位於陛階之上,道:“罷相之事,說來輕易,但是即便是朕,也冇法在朝堂上無端提及罷相之事,起首必須找信得過的禦史,由禦史來羅織丞相的錯誤。如果罷相不成,控告丞相的禦史必定罷官,此乃常例,一時之間,想要去找勇於與相權相爭的禦史,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何況韓熙本身乃是大儒,一貫珍惜申明,其錯誤也不好列舉……”

到了八月,北方的氣候已經開端垂垂轉冷,南邊卻還是一片酷熱。

在獨尊儒術八百年之久的現在,這一軌製方一推出天然就遭碰到了不小的反對。但是朝廷推行的決計,令得任何反對全都無效。再加上文氣還是在不竭的流失,也使得“讀書人”的職位和感化逐步走低,“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全新理念,也在朝廷的決計鞭策下,漸漸傳播開來。

陛下忽如其來的罷相,讓一些官員沉默了,以往一貫顯得柔嫩寡斷的陛下,竟然會用出這類雷霆手腕,讓很多人不得不開端沉思天子的決計,以及與天子作對的結果。朝廷之上,向來就不是鐵板一塊,跟著韓熙的罷相,必定有一批人會是以倒下,而與此同時,也必然會有很多人獲得機遇。

宋劭一個錯愕:“無需禦史?”韓熙乃是右仆射兼中書門下平章事,身為百官之首,遵循事理,其他官員能夠反對他的決策,但不能直接控告他本人。如果冇有禦史,他想不出該如何罷相。

陛階之上,天子宋劭一陣急咳後,長歎一聲,道:“我大周朝近千年的亂世,傳到朕這一代,倒是四方亂起,西夷占了巴蜀,北蠻割去四州,實乃八百年未有之恥。老是朕分歧天心,惹得中原不靖,百姓不安。”

終究,他也隻能顫顫抖抖的,交出了他告老的奏章,很快,奏章的批覆就已下來,成果就是硃紅色的阿誰字……準奏。

何況,即便不考慮這個題目,能夠讓這些日子力排眾議,疏忽相權的天子吃上一次鱉,對於他們來講,本身就是一次莫大的勝利。朝堂之爭,很多時候,本來就不是是非對錯的題目,而是態度……或者說是派係的題目。

有的時候,哪怕明曉得本身這邊是錯的,為了己方的陣容和聲望,也不管如何要對峙下去,鬥倒政敵。

作為尚書左丞兼門下侍郎的寧江,在這些天裡,他的府邸幾可用門庭若市來描述。不知多少高官權貴前來拜訪,他的財產,也在他甚麼事都冇有做的環境下,以倍數增加,隻是,都被他給“仗義疏財”捐了出去。有人說他是廉潔自律,更多的人說他是沽名釣譽,但不管彆人如何說,都冇有能夠影響到他的行動。

本來是尚書左仆射的盧至思,右遷至右仆射,成為百官之首,但不再兼中書門下平章事,反是由寧江這個尚書左丞,兼任了門下侍郎,尚書左仆射空缺。這一來,相權減弱到了極致,君權也藉此大幅擴大。而因為寧江兼任了門下侍郎一職,天子公佈新法的聖旨,自也不消擔憂再被封駁。各項新的政策,也隨之一步步的出台……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