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_第4章 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日,日中時分,王冕正從母親墳上拜掃返來,隻見十幾騎馬竟投他村裡來。為頭一人,頭戴武巾,身穿團花戰袍,白淨麪皮,三綹髭鬚,真有龍鳳之表。那人到門首下了馬,向王冕見禮道:“動問一聲。那邊是王冕先生家?”王冕道:“小人王冕,這裡便是舍間。”那人喜道:“如此甚妙。特來晉謁。”叮嚀從人都下了馬,屯在外邊,把馬都係在湖邊柳樹上。那人獨和王冕聯袂進到屋裡,分賓主意禮坐下。王冕道:“不敢拜問尊官貴姓大名?因甚來臨這鄉僻地點?”那人道:“我姓朱,先在江南起兵,號滁陽王,現在占有金陵,稱為吳王的便是。因平方國珍到此,特來拜訪先生。”王冕道:“鄉民肉眼不識,本來就是王爺。但鄉民一介愚人,怎敢勞王爺貴步?”吳霸道:“孤是一個鹵莽男人,今得見先生儒者氣像,不覺功利之見頓消。孤在江南,即慕大名,今來拜訪,要先生唆使:浙人久反以後,何故能服其心?”王冕道:“大王是高超遠見的,不消鄉民多說。若以仁義服人,何人不平,不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雖弱,恐亦義不受辱,不見方國珍麼?”吳王感喟,點頭稱善。兩人促膝談到日暮。那些從者都帶有乾糧。王冕自到廚下烙了一斤麪餅,炒了一盤韭菜,自捧出來陪著。吳王吃了,稱謝教誨,上馬去了。這日,秦老進城返來,問及此事。王冕也未曾說就是吳王,隻說:“是軍中一個將官,向年在山東瞭解的,故此來看我一看。”說著就罷了。

說話之間,知縣肩輿已到。翟大班跪在轎前稟道:“小的傳王冕,不在家裡。請老爺龍駕到第宅裡略坐一坐,小的再去傳。”扶著肩輿,過王冕屋厥後。屋後橫七豎八幾棱窄田埂,遠遠的一麵大塘,塘邊都栽滿了榆樹、桑樹。塘邊那一望無邊的幾頃地步,又有一座山,雖不甚大,卻翠綠,樹木堆滿山上。約有一裡多路,相互叫呼,還聽得見。知縣正走著,遠遠的有個牧童,倒騎水牯牛,從山嘴邊轉了過來。翟大班趕將上去,問道:“秦小二漢,你瞥見你隔壁的王老邁牽了牛在那邊飲水哩?”小二道:“王大叔麼?他在二十裡路外王家集親家家吃酒去了。這牛就是他的,央及我替他趕了來家。”翟大班如此這般稟了知縣。知縣變著臉道:“既然如此,不必進第宅了,即回衙門去罷!”時知縣此時心中非常憤怒,本要當即差人拿了王冕來責懲一番,又想恐怕危教員說他暴躁,且忍口氣歸去,漸漸向教員申明此人不中汲引,再措置他也不遲。知縣去了。

半年以後,朝廷公然遣一員官,捧著聖旨,帶領很多人,將著綵緞表裡,來到秦老門首。見秦老八十多歲,須鬢皓然,手扶拄杖,那官與他見禮,秦老讓到草堂坐下。那官問道:“王冕先生就在這莊上麼?現在皇恩授他谘議參軍之職,下官特地捧詔而來。”秦老道:“他雖是這裡人,隻是久矣不知去處了。”秦老獻過了茶,領那官員走到王冕家,推開了門,見蠨蛸滿室,蓬蒿滿徑,知是公然去得久了。那官谘嗟感喟了一回,仍舊捧詔回旨去了。王冕隱居在會稽山中,並不自言姓名。厥後抱病歸天,山鄰斂些財帛,葬於會稽山下。是年,秦老亦壽終究家。

次早,傳齊轎伕,也不消全部執事,隻帶八個紅黑帽夜役軍牢,翟大班扶著肩輿,一向下鄉來。鄉裡人聞聲鑼響,一個個扶老攜幼,挨擠了看。肩輿來到王冕門首,隻見七八間草屋,一扇白板門緊緊關著。翟大班搶上幾步,忙去拍門。敲了一會,內裡一個婆婆,拄著柺杖出來講道:“不在家了。從朝晨晨牽牛出去飲水,尚未返來。”翟大班道:“老爺親身在這裡傳你家兒子說話,怎的慢條斯理!快快說在那邊,我好去傳!”那婆婆道:“實在不在家了,不知在那邊。”說畢,關著門出來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