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帝_第二十二章 真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韓孺子想起來了,當初他即位的時候,各方諸侯來賀,齊王稱病未至,代替他進朝拜的就是這位世子韓鈴,刺駕案發以後,想必是冇來得及逃脫。

殿內的人比前主要多,除了在內裡帶兵的太傅崔宏,四位顧命大臣都來了,另有二十餘名文臣武將,南軍大司頓時官虛卻不見蹤跡,值此危急之刻,太後竟然冇有召來本身的哥哥。

殷有害倉猝跪下叩首請罪,顫音更重,“依臣之鄙意,崔太傅一時不慎為齊王所敗,若能收聚殘部,彷彿仍可再戰。齊王雖勝,傷亡很多,陣容雖盛,一定就能長驅而至都城。還是再張望……”

中司監景耀宣佈免禮,群臣起立,溫馨了一會,好幾位大臣昂首看向天子,目光中儘是獵奇與迷惑。

不消說,這是太後的支屬,獲得官職大抵冇有多久。

一名二十多歲的武將大步走到宰相身邊,怒聲道:“張望、張望,再張望下去,齊兵就到城門口了。太後,給臣十萬精兵,臣願迎戰逆賊,不斬齊王頭顱,甘心受軍法措置!”

“倒也簡樸,太後將天子交給宗室長老,此子是不是桓帝以後,我們韓氏一查便知。”

太後扭頭看了一眼天子,彷彿在問他是否有話要說,韓孺子假裝看不見,緊閉雙唇,比擬於滿屋子的老狐狸,他纔是一隻剛走出巢穴冇多久的小獸,楊奉提示得對,他現在獨一該做的事情就是多聽少說。

寶座很寬,充足坐下三名成年人,韓孺子成心靠邊,卻被太後伸手拉了疇昔,兩人緊緊挨著,真像是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子。

“朕乃桓帝之子、武帝之孫,朕能證明。”

韓鈴轉向殿中的大臣,“諸位大人可要看清楚嘍,彆跪錯了人,大楚江山姓韓,不姓上官。”

“聖賢見微而知著,諸位大人都是先帝選立的社稷重臣,就算稱不上聖賢,也該靠近吧。不管動靜多少,齊國戰事倒黴老是真的,宰相乃陛下之肱股,垂手不言,是令陛下束手無策。”

韓鈴大笑,“韓星老賊,上官家給你甚麼好處,你連祖宗都給賣了?太後,你將天子握在手裡,誰敢說個‘不’字?要辨真假,太後先得退到一邊。”

太廟裡的牌位也能獲得禮遇與崇拜,可它們畢竟隻是一件件死物,並非先帝的化身,膜拜者走出太廟以後就會將它們忘記。眼下的韓孺子無異於一塊會動的牌位,被上官皇太妃聯袂,親身送到太後身邊。

能決定對錯的人是太後,可她卻一向冇有閃現態度,偶爾開口,也是號令某位沉默的大臣說出本身的觀點,最後她叫到了宰相殷有害:“殷宰相,你是百官之首,為何一向不肯說話?”

最不平常的是,殿內的寺人很少,隻要楊奉、景耀、左吉三人,大臣在數量上占有絕對上風。

太後冇有逼迫齊王世子下跪,目光掃過群臣,說:“齊王宣稱當明天子乃是冒充,又說天子即位以後就被推入井中,齊王世子,你還認得天子嗎?”

母親的手老是暖和而柔嫩的,太後的手倒是又濕又涼,被它握住很不舒暢,韓孺子忍不住想太後是不是抱病了。

楊奉對天子說:“齊王世子。”

被指責的大臣滿麵通紅,卻不敢直接辯論,撲通跪下,衝太後叩首,“太後明察,崔氏唯太傅一人領兵在外,家屬皆留京內,太傅雖一時受困,必能重聚天兵,與齊王再戰,經不會讓逆兵靠近都城,更不會令陛下與太後陷於險地。大將交戰,內不信則外不立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