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_第120章 釣魚城圍城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作為位高權重的漢室宗親,討董是不太合適的,畢竟輕易被思疑為“有吳楚七國之亂的野心”、“想打著清君側的名號行篡位之實”,汗青上劉焉、劉虞也冇討董,隻要劉岱表了個態。

如此一來,劉備軍造船彙集木料的效力,頓時就比下流的劉焉軍高出數倍。劉焉還在每個縣設一個小造船廠、遵循天然經濟的規律小打小鬨。劉備卻能夠低本錢把數縣的木料集合起來,產業化辦理、讓工匠們也有一個相互學習、乃至流水合作進步效力的機遇。

但他同時也曉得,兵多後存糧題目就得更加正視了。客歲下半年開端,垂釣城裡連續囤到了十五萬石,遵循每兵二旬日耗一石預算,約莫夠四千人吃上兩年多了。現在增加到七千人,就隻夠吃四百多天了,約莫是一年零兩三個月。

冬去春來,時候轉眼到了初平元年(190年)四月初。

“漢百畝可贍養五口壯丁,一萬五千畝就是八百兵士的口糧,再省著點也隻能給一千人吃。現在城裡有七千人,邊種邊吃,也隻是把存糧耗損速率延緩了七分之一……”

冇體例,漢朝種田科技的掉隊,是汗青上後代南宋守將王堅能夠在垂釣城死守三十多年,而劉瑁卻不可的首要啟事。

劉備軍從仲春初,冰消雪融以後,就派出了數千先頭軍隊,加強墊江縣一線的防務,並且度過嘉陵江,沿著江南岸把垂釣城完整包抄了。

隻不過因為垂釣城的存在,封閉了江麵水運,劉備軍船隻如果敢從江上走,隨時有能夠被城上守軍通過大木滑軌拋下石頭把船砸沉。以是圍城軍隊的“最後二十裡”後勤線路,並不能靠水路完成,而是把兵和糧食運到墊江縣對岸就卸船,然後用車子拉完最後一點路程。

劉瑁不得不細心策畫一下垂釣城的“開源”能夠性。

十一月中旬開端,大雪就逐步封山,把人們的活動範圍限定在一塊塊相對暖和潮濕而又隔斷的山穀裡,互通有無都非常困難。

劉瑁心中算著賬,這道簡樸如小學三年級“一個水池注水三小時灌滿、放水八小時放空、邊灌邊放要幾小時放滿”數學題的計算,在漢末倒是《九章算術》裡的高難度題。劉瑁讓身邊的賦稅長史幫著算,算了好久纔算明白。

不過,造梯田、水車、改良通航,這些根本設施要完整回本,起碼是十幾年的回收週期。就算張魯加甄家的錢能如許大手筆基建種田三年,三年後也還遠遠冇到經濟內循環的造血才氣,劉備必須在這幾年裡把劉焉的人丁地盤慢慢吞了,才氣把資產負債表壓回安康狀況。

厥後還是李素親身去觀察以後,發明瞭這個題目,想起後代在抖音上看到的四川山區運木頭都是直接放排漂流的,就教誨樵夫工匠們學習直接把砍下來的樹捆紮成大木筏,順放逐下去。一個民夫撐篙微調方向,就能輕鬆運走幾百棵大樹。

漢中周邊的秦嶺封山冇北方那麼嚴峻,但也要持續兩個月擺佈,約莫到第二年正月過半纔會融雪化凍。

一向圍下去,遲早餓死,這個大前提是冇法逆轉的。

幸虧甄家二公子甄堯帶著五個mm移民到南鄭,也帶來了很多甄家的資產,能夠給劉備拆借騰挪,這類種田投資的花消速率,再撐兩三年也冇題目。

最後劉璝部大潰,殘部怕逃不回江州、會被關羽追殺至死,慌亂中端賴劉瑁派船策應,直接退回垂釣城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