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_第381章 大行令楊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除了這第一批糧食,會由淳於瓊賣力護送,後續的賣糧,要劉備軍本身拿下河東,或者起碼是掃清門路,不然如果半路被韓暹劫走了,也得還是問劉備算錢。

考慮到跟劉備的暗中聯盟分贓商定,袁紹籌算信守信譽,不介入河東郡,以是他在送楊修歸去的時候,就跟楊修交代了——

可現在你也返來五日了,為何還冇刺探到袁紹有與曹操反目標風聲?也未曾聽聞袁紹起碼調派使者去弘農禦前狀告曹操‘誹謗諸侯、梗阻王路’?”

第一批袁紹糧船隊,在楊修到達前一天也到了,幾萬石糧食已經盤點入庫、交割結束,遵循“三石白米就能換一批寬幅蜀錦”的高價,換走了很多劉備軍的高階產業品。

固然本年關中如此災荒殘破,軍糧完善,劉備和李素荀攸商討的結論,都是不該再停止軍事冒險,以減少耗損。

但即便如此,現在的“大行令”仍然是“大鴻臚”部屬的第三把手,僅次於正千石的“大鴻臚丞”。

以是估計最後劉備會派偏將徐晃帶點兵殺回故鄉,節製住蒲阪津-安邑-聞喜-東垣一線這四座湅水沿岸的糧道縣城,至於河東的泛博山區遊擊戰按照地,就等來歲緩過起來,再帶著關羽重新打一遍吧。

品秩固然不高,隻要六百石,但這畢竟是“交際部三把手”了,實權是非常可觀的,賣力歡迎應對統統本國來使的詳細事情。

“楊家這真是一門顯赫,將來講不定要五世三公了,楊德祖這才虛歲二十二啊,從閒職郎官升遷,第一步就是大行令,就出使了一趟袁紹求援,嘖嘖嘖,這升官速率,三十歲前必定位列九卿了,四十歲還不是能到楊太尉的高度。”

駐紮在黃河北岸黎陽港的淳於瓊,就被臨時就近派去庇護張楊的糧車隊,七月下旬剛到的時候,本地的白波賊韓暹一開端不長眼,還派出一些兵力來搶,公然被淳於瓊擊退,斬殺白波賊數百人,韓暹這才消停了些。

五天以後,八月初十,劉備非常對勁地在北宮召見了李素,也召見了楊修,他要論功行賞。

劉備聽了,扼腕感喟:袁紹此人,麵前的好處還是看不開啊,他隻想著比來的好處有甚麼先吃下去,不太考慮“哪個仇敵威脅最大”。

劉備隻是宣佈:“德祖,我五日前已向陛下表奏你為大行令,陛下也正式答覆、下旨允準了。今後還要持續好生為朝廷效力!”

船隊會順著黃河逆流到達河東郡的東垣縣,然後陸路運約莫一百裡,到安邑、聞喜,轉入湅水,逆流而下水運從蒲阪津再進入黃河、渡河到達黃河西岸的渭河,就能到長安。

“可惜右將軍已經貴為京兆尹,不然如果能擔負大司農,真是造福百姓造福朝廷。現在卻隻要京兆百姓能受益於如許的好官,真是京兆之幸,天下百姓之不幸啊。”

跟著袁紹的多量糧食運到,劉備也深感欣喜,他是曉得官方痛苦的,以是撥出幾天時候,親身暗訪體察民情,探明百姓心聲。

八月初五,覲見完袁紹後的第十四天,楊修好整以暇地趕回關中,走與糧船隊一樣的線路,由湅水經蒲阪津渡河入渭,到達長安。

袁紹和袁術再支撐,再逐利賣糧,實際上也不成能堵上那麼大的缺口,兩家加起來能處理一半就不錯了。李素再想想體例,讓百姓用樹皮草根雜糧蔬菜補一部分,再希冀來歲開春鼓勵百姓多種點速成作物、夏糧早點下來少撐兩個月,勉強也就撐疇昔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