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將令,三段……射。”
白馬縣又稱白馬津,因白馬山而得名,《開山圖》有記錄“山下常有白馬,群行山上,悲鳴則河決,馳行也山崩”。
但是韓猛話音剛落,就遠遠看到白馬城城門大開,數千步兵烏泱泱的從城裡衝了出來。彷彿怕韓馥等人會逃竄,那領兵的將領乃至連軍列都來不及清算,留領著那群烏合之眾一窩蜂的衝了過來。
韓猛眼看黃巾賊已經進入了射程,立即歇斯底裡的吼怒起來。
韓猛冇想到本身會一言中的,一時候竟然愣住了。就聽身後傳來韓馥清冷喝令聲:“仲虎整軍迎戰,雋乂便帶領本部三百精騎繞後截斷他們的退路,務必不使一人走脫。”
現在的白馬山上,不但早已冇有了馬群的蹤跡,就連常日裡熙熙攘攘的人群也不見了,白馬山下一片硝煙滿盈、滿目蒼痍。
這些黃巾士卒多數是一群烏合之眾,不要說鐵甲、皮甲,乃至很多人還衣不覆體,那裡能抵擋如此鋒利而微弱的弓弩?當下不是被狠狠扯破了身材就是被生生釘在身上,頓時紛繁滾落在地,絕望的哀嚎不斷於耳。
“主公,這般磨磨唧唧有何用處?等我雄師開到白馬城下,隻怕那幫黃巾賊人早就有所防備了。”韓猛本就是個急性子的人,現在見韓馥遲遲不肯出兵已經有些急了:“主公不如分我五百精銳,待我出其不料直插白馬城下,定然能夠在黃巾賊反應過來之前,一舉攻陷城門。但有閃失,末將甘心提頭來見。”
固然每次的弩箭數量都未幾,但是如許連綴不斷的射擊,彷彿無窮無儘,再加上耳邊不竭傳來中箭戰友絕望的哀嚎聲,這令本來就是烏合之眾,隻靠著一股血性作戰的黃巾士卒們心生怯意。
張郃當然不曉得韓猛這是何意,不過初來乍到的他當然不想這時候去和韓猛爭這份功績,以是並冇有開口搭腔。
“快上,不要給他們再次上弦的機遇。”固然弓弩的殺傷力非常驚人,但是看到如此稀稀拉拉的弩箭,白熊不驚反喜,倉猝喝令麾下士卒快速衝上去,想要憑著兵力上風一舉拿下。
但是冇等那些驚魂不決的黃巾士卒回過神來,第二波微弱的弩箭再度襲來,刹時又射翻了數十人,緊接著又是第三波……
――――
跟著他的一聲吼怒,百餘重弩手非常默契的分紅了三撥,“嗖嗖嗖”數十支強力的弓弩刹時激射而出,劈麵將上百個黃巾士卒射翻在地。
三百步,兩百步,一百步……五十步。
遠遠看到韓馥的雄師,城頭上賣力瞭望的黃巾士卒倉猝向南門守將稟報:“將軍城外有一支漢軍正在逼近,請將軍決計。”
白馬縣城陳腐發城牆上,儘是戰役留下的班駁陳跡,殘破的垛口不時另有夯土簇簇滾落。攻城時被打爛的城門隨便的用木板修補了一下,看起來更像是幾個襤褸的柵欄,要不是城門口站著一些凶神惡煞的黃巾士卒,城裡的百姓隻怕早就跑光了。
終究有人忍耐不住這類煎熬,率先回身奔逃,隻要有人帶了頭,一個見一個都紛繁回身撤退,白熊等將領束縛不住,反而被雄師裹挾著朝白馬城跑去。
那黃巾士卒不假思考的回稟道:“約莫一千馬隊,押送著一多量物質,不曉得是路過白馬還是奔著我們而來。”
“報!”
“漢軍?有多少人?”鎮守白馬城南門的黃巾將領名叫白熊,是白繞的同宗兄弟,也是黑山軍的一員驍將。因為白馬城毗鄰黃河,是犯境東郡黑山軍首要的退路,以是於毒派出重兵鎮守白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