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全史:全兩冊_六十六、兵敗儻駱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但曹爽等人不曉得的是,費禕已率數萬蜀軍到了漢中,人家也是勞師遠征,你想悄悄溜走,人家還感覺虧呢。

中間的儻駱道很少有人提及,它開通的時候較晚,正式通行也就在東漢的末年,這條道北端是駱穀,南端是越儻水,中間有駱穀關、老君嶺、八鬥河、大蟒河、都督門、昌隆山、貫嶺梁、白草驛等要隘,起碼要穿過六七座分水嶺,距秦嶺的主峰太白山也比來,很多路段又窄又險,並且冇有水源的路段也最長,合適旅客探險卻分歧適雄師行進。

軍功確切是這批大族後輩的軟肋,看看司馬懿,跟從太祖武天子南征北戰就不說了,厥後擊斬孟達、拖死諸葛亮、安定遼東、南退孫權,任何一件拿出來都讓人無話可說,司馬懿在魏軍中聲望很高,那不是吹出來的,是一仗又一仗打出來的。

魏軍實在撐不住了,敗入了儻駱道,想從原路返回,行至三嶺時遭受埋伏,魏軍將士顛末一番苦戰,最後隻要少數人馬突圍勝利,擔負後勤運輸的步隊以及馱運物質的牛馬或死或失,喪失殆儘。曹爽、夏侯玄、夏侯霸、李勝、鄧颺以及司馬昭等人倒是跑得快,勉強回到了長安。

夏侯玄這邊也接到司馬懿寫來的信,夏侯玄在司馬懿麵前一貫以長輩自居,大要上對司馬懿一向非常尊敬,還曾向司馬懿就教過治國之道,司馬懿得知火線環境後也挺焦急,寫信給夏侯玄,是想讓他帶話給曹爽,信中寫道:“當年武天子再入漢中,幾近大敗,這是你所曉得的。興勢山地形險要,蜀人已經搶先攻占,如果不能敏捷取勝就應當頓時撤退,不然就有全軍毀滅的傷害!”

這下壞了,人馬比敵手多的上風轉化成了優勢,因為後勤保障眼看就要出題目。

在王平、劉敏的主持下蜀軍肯定了作戰計劃,將決鬥地點選在了興勢,此地為興勢山中的隘口,距陽平關不遠,位於今陝西省洋縣以北,魏軍由儻駱道殺出取漢中,此地為必過之處。

這也好瞭解,魏軍將士在深山老林裡鑽了幾十天,吃不好、睡不香,偶然還冇水喝,體力已嚴峻透支,好不輕易走出大山,覺得光亮在前,成果發明麵前並不是一馬平地,而是難以攻取的要隘,再看劈麵,山林樹叢間有冇有人隱士海雖不曉得,但旗號招展看得卻很明白,大師表情必然相稱懊喪,士氣大受影響。

有個參軍名叫楊偉,還在曹爽麵前據理力圖,成果跟鄧颺、李勝吵了起來,楊偉急了,痛罵道:“鄧颺、李勝負國敗家,應斬!”這個時候,曹爽接到了散騎常侍鐘毓寫來的一封信,也是勸他撤兵的。

孫吳和蜀漢比擬,蜀漢相對弱一些,以是應先伐蜀漢,對這件事最上心的是鄧颺,他結合李勝等人不竭勸說曹爽,讓他通過伐蜀建立小我聲望,曹爽同意了。夏侯玄也很主動,他主動請纓參戰,曹爽就以天子的名義任命夏侯玄為征西將軍,賣力全部西線疆場(都督雍、涼諸軍事)。夏侯玄畢竟是文官出身,冇打過仗,對軍事一竅不通,因而又拉來了叔父夏侯霸。

到人家地盤上去兵戈,當然得自帶乾糧,從秦嶺山中運糧,艱苦程度可想而知,數萬雄師每天都有龐大耗損,這讓魏軍漸感吃力。為加強運輸,曹爽命人征調了多量關中百姓,讓他們在山中運轉糧草,人數不敷,還征調了很多氐人、羌人,山中頓時熱烈起來,但前提實在太艱苦,賣力運輸的百姓怨聲載道。而在蜀漢方麵,大將軍費禕已親身帶領聲援雄師趕來,在涪城集結的人馬已稀有萬之多,不久就將達到漢中,受這個動靜的鼓勵,蜀軍將士更加士氣高漲。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