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水也稱沔水,沔口即漢水入長江之口,也就是明天武漢三鎮一帶,由此上溯不到百裡,就是荊州西部重鎮沙羨,黃祖父子在沔口佈下了一道堅毅防地。黃祖父子命人在沔口的江麵上橫著兩隻大船,然後用棕櫚大繩係石為碇,把船牢固在江中。在這兩隻船上有上千人,他們手持弓弩,飛矢雨下,吳軍不得近前。前鋒董襲和淩統各率100人的敢死隊,每人穿兩副鎧甲,乘船突至仇敵的大船下。董襲親身揮刀砍斷了係船用的兩根大繩,敵船不穩,在江中橫擺,讓開了江麵,吳軍順勢衝破了沔口防地。
吳軍各路齊進,兵至沔口城下,孫權本來想這裡會和前次在沙羨那樣再打一場攻堅戰,但成果輕鬆很多,冇費多大事就把城攻破了,黃祖父子棄城而逃。孫權有些絕望,命令追捕,不吝統統代價,必然要抓到黃祖。冇過一天,好動靜便傳來,黃祖在流亡途中被呂蒙部下一個叫馮則的騎士碰到,將其梟首。黃祖的兒子黃射下落史乘未予記錄,想必也一同死於此戰。
孫權18歲交班,用了短短三年時候就讓江東的麵孔煥然一新,那些對他掌權並不看好的人,不管這些人是敵還是友,現在都不再思疑他的才氣。孫策留下的地盤不但冇有縮水,並且不竭擴大,人馬快速增加,內部也進一步理順,冇有人再膽敢從內部向他建議應戰,一批新人敏捷生長起來。
此次距上一次西征纔不過幾個月時候,之以是如此焦急與北方局勢有關,在孫權二征黃祖的同時曹操冒險親征烏桓,獲得大勝,完整同一了北方。孫權曉得,曹操下一步將揮師南下,最有能夠的是先處理劉表,以後再處理本身和劉璋。對孫權來講,與曹操直接對決的一天遲早會到來,現在能做的就是在決鬥之前儘能夠強大本身的力量,打敗黃祖父子,占有荊州西部的江夏郡、章陵郡,就是要給江東建立起一道抵擋曹操的樊籬。
插手此戰的除先期駐紮在那邊的周瑜、徐盛以及駐紮在海昏的太史慈外,另有蕩寇中郎將程普、討虜中郎將呂範以及淩操、黃蓋、韓當、周泰、呂蒙等部,江東精銳儘出,孫權誌在必得。
在這類環境下甘寧隻要再走,但又擔憂黃祖不讓,內心悶悶不樂。蘇飛看出他的心機,想再幫幫他。一次,蘇飛請甘寧喝酒,喝得差未幾了,蘇飛對甘寧說:“我多次保舉你,但上麵不肯用,日月如梭,人生多少,你還是遠走他鄉吧,或許能碰到知己。”甘寧想了一會兒,說:“我固然有這個設法,可不曉得該如何辦。”
淩操戰死是此次西征黃祖之戰孫吳軍隊蒙受的最嚴峻喪失,淩操的兒子淩統時年15歲,孫權任命他為彆部司馬,破賊都尉,統領他父親的人馬。
孫權報仇心切,他隻想抓到殺父仇敵黃祖。
山越,指的並不是一個特定的民族,而是一些居住在南邊山區的大大小小部落的總稱。據史料記錄,山越先祖本來也在北方,炎帝、黃帝時居住在黃河中下流,在與炎黃、東夷部落爭戰中被打敗,向當時髦屬蠻荒之地的南部遷徙,構成浩繁互不附屬的部落,稱為“百越”。秦朝建立後曾派雄師南下平百越,雖有必然效果,但因為這些部族居住分離,山大溝深,未能完整將其歸入朝廷辦理之下。
機遇很快來了,建安八年(203)8月曹操曾親身帶兵南下征劉表,這一次固然是佯攻,但造的陣容很大,曹操駐軍西平,即今河南省中南部的西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