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雄圖_224章 古樂大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劉禪作揖道:“服從。此樂譜共有四十五段,分為六大部分,即開指、弁言、大序、正聲、亂聲、後序。以刺韓、衝冠、發怒、報劍、投劍、長虹等為題,表示內容與聶政刺韓王的故事情節符合。開指、弁言、大序諸部分是正聲的醞釀預備階段,旋律哀婉低歎。亂聲、後序是正聲的生長持續,撥剌等各種伎倆的應用形成了熱烈光輝的結果。”

(各位看官:雛鳥初啼,碼字極不輕易,請多鼓勵,求點擊,求保藏,求保舉,求打賞,各種求!)(未完待續。)

黃承彥也笑道:“此琴聲真乃天外仙音,如同置身幽山空穀,隻見樂聲幽幽,玄樂綿綿。月光瀉瀉,清風緩緩,碧波盪蕩,仙島渺渺,露台巍巍,星漢迢迢。大美之音,真人間瑤池也!”

司馬徽頓了頓,道:“林公子,可否講一下《廣陵散》之佈局內容?”

龐德公不甘心,蹙了蹙眉頭又問道:“何為六律、七音、八音?”

《廣陵散》彆名《廣陵止息》,與《聶政剌韓王曲》異名同曲,乃東漢末年風行於廣陵地區的官方樂曲。“廣陵”是揚州的古稱,“散”是操、引樂曲的意義。

對這些當代的音樂知識,劉禪早就背得滾瓜爛熟,他揚眉一笑,道:“黃鐘、太簇、姑洗、徵賓、夷則、無射為六律。;古之雅樂初為五個音階,乃宮、商、角、徵、羽,厥後加上變宮、變徵,從低到高擺列起來就構成七個音階,即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戰國策之《荊軻刺秦王》日,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察傳》日,夔因而正六律和五聲。《孟子》日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為八音。”

婉轉琴瑟之音在石洞裡迴旋來去,迴旋繚繞。時而透明清澈,如潺潺山泉在青巒間叮咚流淌;時而輕逸漂渺,如溫暖清風吹拂著翠綠山林;時而深穩降落,如海潮哭泣;時而空濛靈動,如深穀鳥鳴;時而壯懷狠惡,如驚濤駭浪;時而昂揚激揚,如萬馬奔騰;時而絲絮鋒利,如雷霆風雨;時而慷慨激昂,如金戈鐵馬;時而鏗鏘作響,如戈矛殺伐……

劉禪決定彈奏《廣陵散》,一是此曲乃古琴之名曲;二是嵇康彈奏此曲後慷慨赴死。性烈而才俊的嵇康因為鐵骨錚錚,與司馬氏個人勢不兩立,被司馬昭命令將正法刑。他刑前仍安閒不迫,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歎:《廣陵散》於今絕矣!三是它是古琴曲中獨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役氛圍的樂曲,直接表達了寧死不平的抵擋鬥爭精力,具有很高的思惟性及藝術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