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事已至此,呂布也隻好將錯就錯,策馬向前,衝荊州兵卒喊道:“丁原造反,現已伏法,爾等若要活命,便隨我一同歸順朝廷!如若不然,命皆休矣!”
李儒又上前奏請道:“啟稟太師,現在丁原雖滅,然仍不足孽張遼帶領荊州兵殘部在許昌附近屯紮。部屬覺得應早早剿除,以除後患”。
張遼內心清楚,董卓如果不是已經擊潰了丁原,是絕對不會分出這麼多兵馬來對於本身的,他驚也恰是為丁原的安危而驚。
李肅這行動太快,呂布底子冇有機遇禁止,看著丁原人頭被李肅割了,內心也是猛的一顫,恨透了李肅,卻又無話可說。
時近中午,張遼急的在土城的矮牆上來回踱步,廚子兵端了飯菜來請張遼進食。張遼那裡有表情用飯,正要擺手讓廚子兵拿走,就見一名標兵如風似火的奔上城牆,向張遼報導:“啟稟將軍,大事不好,虎牢關、宛郡、許昌方向各有兵馬向我部殺來,許昌兵馬間隔此地已不敷五裡!”。
李肅聽了宣召,便帶呂布徑直來到大殿,跪倒丹墀,向董卓覆命。呂布則是連連告罪請降。
這一下見呂布來降,董卓內心美得不可不可的,趕緊喚起李肅和呂布,笑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呂將軍現在能迷途知返,實數難能寶貴,本公心甚慰之。昔日小小不對,不必掛懷。本公已稟過天子,仍授你騎都尉之職。望你今後忠心朝廷,多建功勞!”
皇甫嵩又是久經戰陣的人,曉得隻要斷了張遼往東的退路,張遼就必定插翅難逃。以是皇甫嵩出兵許昌並冇有往西南行進,而是往東南豫州方向急行。
李儒回道:“啟稟太師,張遼乃丁原部下大將,非常勇猛,如不儘早剿除,恐今後為禍。張遼殘部見在許昌西南屯紮,部屬覺得可派郭汜將軍領一軍出虎牢關、牛輔將軍領一軍出宛郡、再派快馬前去許昌,命皇甫嵩領兵出許昌遏厥後路,三路夾攻,必可使張遼無所遁逃”。
張遼這會兒還不曉得丁原已經兵敗身亡的事,帶領數千荊州兵馬占據了許昌西南約四十裡處的一座土城,從就近打了點糧食,一邊休整兵力,一邊派人往虎牢關就近刺探動靜,想找機遇再去救丁原。
皇甫嵩聽了張遼這番話,臉也是一陣紅一陣白的,他也曉得張遼說的句句在理。但他畢竟還是冇有魄力違背董卓,強撐著臉麵喝道:“張遼小兒!休得亂言!朝中之事自有天子聖裁!汝一荊州小吏!焉敢口出大言!擅領兵馬襲略州郡,老夫豈能容你妄為!眾將聽令!速與我拿下張遼反賊!”
俄然聽到侍衛來報,說李肅帶呂布並一眾荊州兵卒來降,董卓大喜過望,倉猝宣李肅領呂布上殿。
張遼目睹已經冇法遁藏,倉猝止住行軍,傳令佈陣迎敵。
張遼認得皇甫嵩,催馬提刀,來到兩軍陣前,衝皇甫嵩一抱拳,說道:“末將張遼見過皇甫老將軍,請恕鄙人甲冑在身,不能全禮。敢問老將軍,緣何領軍逼迫張遼?”
張遼終歸是交戰多年的將軍,他曉得此時不是哀痛的時候,眼下局勢緊急,部下這幾千荊州兵的性命纔是最要緊的。
董卓也隨即閉幕了世人。
李肅見丁原被呂布擊落馬下,卻仍舊冇死,頓時惡上心頭,策馬向前,嘴裡喊道:“恭喜將軍成此大功!”。一邊喊著,一邊衝到丁原跟前,翻身上馬,一刀將丁原首級梟下。揪著丁原髮髻,將丁原的頭顱提到呂布麵前,笑道:“將軍立此大功,可喜可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