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時候身邊的武將都懾於趙雲的威風,強驅與戰,冇成心義。情急之下,袁紹抽刀在手,傳令道:“擂鼓!進兵!”
如此一來,大哥便可在樂安與袁紹排兵大戰。以大哥之言,河北兵馬雖眾,但戰力卻遠不及我軍,勝之不難。袁紹若累戰得勝,必定緩緩調守糧兵馬聲援。
關羽、趙雲帶領各部人馬從後趕殺,緊追不捨,一向掩殺十餘裡,殺的河北兵馬橫屍塞道、血滿水溝。
趙雲、關羽、李典、高順、周泰五員虎將,在戰群中四周趕殺,無人能擋,衝的河北兵馬七零八落,如熱鍋上的螞蟻普通,狼狽鼠竄。
趙雲以一敵二,越昂揚勇,殺到酣處,吼怒連連。豪龍膽小開大合,周身四外,才見豪光乍閃、便聽驚雷疾走。
但是關羽的刀勢倒是涓滴不減,刀光閃閃,如同波光粼粼,一刀接著一刀、一刀扣著一刀,罩定張頜周身高低,風雨不透。
袁紹被文醜等將保著,且戰且走,一起退到陣尾。再轉頭一看,河北兵馬已經是潰如山崩。
張頜的槍法倒也不是不強,講究的是一個“狠”字,不管是掃、是砸、是挑、是刺,脫手必是重擊,威猛霸道。但是這路殺法常常利於急戰,摧枯拉朽之勢,短時候內破敵。
以是,這倆人打起來,一百回合以內是旗鼓相稱,煞是出色。但是到了一百回合以後,跟著體力耗損,張頜的殺法越來越不較著,槍勢比起前麵的凶惡來,大打扣頭。
袁紹固然技藝平平,但好歹也是武將出身,天然也看出張頜已經是捉襟見肘了,再殺下去,必然落敗。
而關羽的刀法例是本宗大道,講究的是刀刀相連、式式相扣,殺起來連綿不斷,無休無止。固然極少有雷霆一擊之式,但殺勢倒是耐久不衰。
文醜、高覽二將在亂軍當中瞥見袁紹危急,各自奮力,向前合戰趙雲。
張頜勉強與關羽鏖戰到一百三十個回合,畢竟抵擋不住,固然非常不甘,但還是性命要緊。趁著雄師混戰,張頜尋機而退,遁入亂軍當中。
張頜、文醜、高覽是河北四庭柱之三,是袁紹麾下的最高戰力。這一下三個都在敗逃,一下子河北兵馬士氣全無。
袁紹大惶恐然,倉猝撥馬而走。趙雲殺開一條血路,緊追不捨。
除非極其危急、又或者勝券在握,袁紹毫不肯變更守糧之兵。故而,大哥領兵馬占有樂安,意在伶仃臨淄,斷顏良之糧草。顏良乃袁紹親信之將,他如有危,袁紹必定出兵攻打樂安,救濟臨淄。
這一起怒魄極其奇特,不管是攻是守,都會在與對方的打仗點上構成一個小範圍的爆裂。固然範圍很小,但是張頜已經把本身怒魄修煉到了極高的層次,爆破力極大,怒魄稍差的人,都會被震的拿不住兵刃。
“甚麼!?”關羽一急,當時站了起來,“不救!倒是為何!?”
那一柄豪龍膽高低翻飛,碰到就死、挨著就亡,所到之處但見人仰馬翻,如入無人之境。
關羽一驚,忙道:“如果如此,那大哥豈不受三麵夾攻?你我可速起兵馬,前去樂安,助大哥一臂之力!”
“大哥說,他領虎威軍十五萬兵馬,足以與袁紹相持。但河北兵馬數十萬,若逐步破之,恐怕非一兩年不能勝利。若曠日時久,難保曹操與劉表不生異心。若要速破袁紹,必須破其糧草、斷其糧道。而袁紹糧草皆來自河北,屯於黃河南岸,重兵守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