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幼麟傳_第二百一十章 名士風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吾觀德衡有思綾機之變,又能察連弩之妙,可見於軍民器物皆有研討,乃當世之大才也。”

關於這本書,薑維也曾拜讀過,隻是因為內容過於龐雜,以他的學問底子貫穿不了多少,很多章節看過以後隻如過眼雲煙,並無深切瞭解。

******

諸葛亮親身起家將之扶起,大笑道:“此朝廷之幸,百姓之福也!”

客歲秋狩時,他與此人共同奉侍劉禪射獵,也算有過一番打仗,相互算不上陌生。

綠沉槍重六十八斤,以他現在的技藝力量,這等重量倒也並駁詰以接受,隻是他平時用慣了三十斤重的八麵大槍,驀地換上鐵槍――不但重量增加一倍,槍身材質也大相徑庭,這讓他底子冇有體例做到把持自如、得心應手。

這讓他大感奮發,臨時忘懷了習武不順的痛苦,垂垂沉迷到,管仲與諸葛亮兩世英傑的隔空對話當中。

“薑將軍公然武威不凡,去歲秋狩時便力停奔馬,徒手殺虎;此番遠赴荊州又能殺敵斬將,立下赫赫功績,真是能人真無所不能也!”

現在麵對著諸葛亮明白無誤的招攬之語,他滿腔的熱血驀地上湧,麵色頓時漲得通紅,瞧著神采,明顯是墮入震驚與狂喜當中。

這日一早,薑維手持綠沉,在院中又練了一遍槍法,幾番下來,還是冇有涓滴進益。

薑維細細打量,認出此人是劉禪身邊的寺人曲施。

薑維曉得這般日子最是難過,見狀隻得苦笑不已。

她不但精通百工,掌勺顛廚之術亦是登堂入室、爐火純青。

“君本善於兵,但於政治,亦有見地,幼麟之名,當之無愧。”

“大丈夫誌在天下,可不就是夫君本身說得麼?休要在此賣乖。”

兵曹掾,秩比三百石,位雖不高,但主一國一府之兵事東西,權限極大;而能以本身引覺得傲的才調經世濟民、造福一方,更是馬鈞畢生之夙願。

但這一冊是諸葛亮的註釋版,諸葛亮推許管仲的治國之道,故而對此書存了萬分敬意,不但對每一句原文都細細註釋,還常常用後代之例加以印證,並常做發散之總結、批評。

漢建安二十五年三月二旬日,本月最後一個萬事皆宜的黃道穀旦。

他這番行動,頓時讓迎候的薑家高低嚇了一跳。

頓了一度,忽笑著作邀道:

薑維曉得諸葛亮向來以管仲、樂毅自比,此時以手卷多年的一書相贈,此中正視、看好之意天然不言而喻。

“過段時候能夠有得忙了,怕有一陣子不能與夫人廝守。”

“也罷,我既來此處,自不成能讓你單獨一人擔此如山之重!”

智囊府書房內,諸葛亮與薑維二人暢所欲言,議論國度大事,暢快淋漓,各有開導。

比方,該收的處所,經常因為槍身慣性極大而收不住;該挑的時候,又會因為槍頭沉重而做不到位。

黃月英麵上儘是溫情,柔聲道:“自失荊州以來,好久不見夫君的表情如此鎮靜了。”

特彆是張苞和關興的技藝,顛末荊州大戰淬鍊,早已益發精進,作為陪練天然再好不過。

說罷,轉向薑維,饒成心味地笑道:“伯約這份厚禮,實在送到吾內心去了。”

一番良晤,賓主儘歡。

頓了一頓,他伸手攬住愛妻肩頭,儘是歉意道:

是托名管仲的一部文集。

諸葛亮將目光移到愛妻身上,點頭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