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幼麟傳_第三十四章 蒲元獻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劉備由衷讚歎道:“削鐵如泥,豈止好刀,的確神刀也!蒲卿,如何鑄成此等神刀,還請為孤解惑。”

一陣秋風吹來,把世人袍服吹的獵獵作響。

隻聽“咯”得一聲,上半段竹筒回聲而倒,隨帶著上半端的鐵珠“乒乒乓乓”掉了一地。

諸葛亮署大司馬府事,代為利用劉備在大漢朝廷的權柄,代表得是朝廷權威。

蒲元道:“此刀剛柔並濟,鋒利無匹,願為大王一試。”

他當年在劉璋麾下做事,不甚得誌,本覺得就要碌碌有為終此平生。誰知劉皇叔入住益州後,工匠技人終得朝廷正視。

世人聞言,皆歎爲觀止,賬內頓時響起一陣陣讚歎,唯有諸葛亮輕搖羽扇,笑而不語。

故而眼下的劉備有兩重身份。

右邊那位年約三旬,身高八尺,頭戴綸巾,手持白羽扇,清秀儒雅,飄飄然有神仙之姿,倒是他的肱骨、忝為智囊將軍、署大司馬府事的諸葛亮。

蒲元聞言大喜過望。

故而頓了一頓後,又問道:“漢中一役,我軍雖是大獲全勝,但是私底下卻幾把益州府庫搬騰一空,光是糧草便用了足足二百萬石。眼下軍糧匱乏,後繼乏力,依孔明之見,幾年能夠補足倉稟?”

於大漢朝廷而言,他任大司馬一職;於封地而言,他則是漢中王。

劉備虛手將其扶起,道:“蒲卿,好久不見,倒是肥胖了。”

事關北伐大業,劉備心中天然非常體貼,也是傾耳聽來。

劉備讚道:“縱歐冶子複活,不過如是也!”當即下了敕令:“蒲卿忠於任事,鑄刀有功。著即賞金、銀各二十斤,錦五十匹。蔭一子入少府任事。”

他這番話倒是發自至心。自他入主益州後,經常交戰在外,尤以漢中一役為最,前後用時兩年。故而他坐鎮CD的光陰並未幾,火線內政碎務根基上都由諸葛亮一肩挑去。

北伐中原恰是法正、諸葛亮兩民氣中夙願,此番驀地聞得主公親承,心中盪漾,皆是躬身稱應。

而法正的尚書令一職,倒是屬於漢中王封海內的職銜,代劉備辦理領外洋務。

劉備入帳後,法正留步,請諸葛亮先進。諸葛亮卻道:“尚書令較亮年長,該搶先行。”法正見狀,不再托退,大步而入,隨後諸葛亮、陳到、張苞、蒲元及眾親兵魚貫而入,順次站定。

他是使刀劍的裡手,曉得刀劍劈砍時,會有有“嗚嗚”和“嗖嗖”兩種聲音。凡是收回“嗚嗚”之音者,乃不是刀筋不正之故,而能收回“嗖嗖”之音者,方是刀身繃直、不偏不倚的標識。

他身後侍立有兩人。

說罷,一揮手,身後三名部下每人各捧兩柄長刀,齊齊上前幾步,示於諸人。

見到主公、尚書令、智囊三人連袂下樓,陳到抱拳道:“啟稟主公,司金監大匠蒲元方纔來報,言五千柄長刀已成,本日得聞主公在此,特來獻刀。現正在營中大帳外等待。”

此刀直身斜鋒,刀身上充滿了鍛打構成的紋理,紋理朝著一個方向曲折延長,非常古樸風雅。刀柄處刻有“七十二煉”字樣。這七十二煉指得就是七十二次鍛打,是屬於百鍛技術的一種。

樓下有一長一少兩名武將侍立等待。

蒲元帶著三名部下,早已恭候多時。

劉備此行恰是來觀察都江堰重修後,屯田減產之環境。他隻帶了兩名親信謀臣,輕裝簡行,前後走了幾到處所,虎步軍左大營是本日最後一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