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幼麟傳_第十七章 武都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

薑維站在西漢水畔,舉目瞭望這座名聞遐邇的山嶽,心潮彭湃不已。他曉得汗青上的本身是在武侯第一次北伐中歸順了蜀漢。諸葛亮此役實在打了魏國一個出其不備,連克南安、天水、安寧三郡,戰果最大。若非馬謖在街亭敗於魏國名將張郃之手,此次北伐幾近就已實現了諸葛亮斷魏右臂的計謀企圖。

祁山體勢宏偉矗立,在四周的群山映托之下,更顯其高大之勢。南麵的主峰矗立,如同旗首,山勢逶迤北去,起伏的山嶽,就像一麵在輕風中飛舞的旗號。

參狼羌報酬羌人一支,首要漫衍羌水一帶,以其上源有參狼穀而得名。其族向來桀驁不馴,趁著黃巾之亂,先前數次跟隨西羌部落聯盟魁起首零羌部策動兵變,漢庭多次發兵討伐,互有勝負,終究因董卓率軍東進,局麵不了了之。又恰逢中原諸侯大戰,韓遂、馬超藉助諸羌權勢,得以在西北盤據一方。

眼下,武都郡已是參狼羌人的天下。

受明朝羅貫中手中那支生花妙筆的影響,六出祁山成為諸葛亮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代名詞,也由此伴隨這位王佐之才名垂千古。

路上羌人極少,薑維一行人又全部武裝,故而一起倒是未起波瀾,安然顛末端下辨。按著輿圖推演,從下辨沿著沮水再往南行三百裡,就是此行的目標地——蜀國西北重鎮陽平關了。

隻是漢中之戰後,漢人權勢退去,武都郡倒是成了羌人、氐人的樂土,他們冇了朝廷的統領束縛,幾個月來在此放牧、打獵,安閒清閒,無拘無束。

隻是這一刹時的轉頭,木巴就已記起了這張臉,這小我,一個令他恨之入骨的人。

又因為連山秀舉,羅峰兢峙,被譽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峻。祁山地扼蜀隴咽喉;勢控攻守衝要,以是成為魏蜀必爭之地。

木巴也是侍從中的一員,他的馬前也掛著幾件戰利品,當是此行的佼佼者。但是比起家邊世人來,他的表情可謂非常降落。

直至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一一打敗馬超及諸羌聯軍,西北一地遂是儘入魏國版圖。

汗青上,蜀國丞相諸葛亮曾五次發兵北伐(演義為七次)。本來九年後的初次北伐就是選了此處作為衝破口。

出了祁山,再往南行兩百裡,就是原武都郡治下辨。漢中之戰後,曹操儘遷武其地漢民羌人相稱中三輔、天水之地,郡治也臨時移至扶風郡小槐裡。是以當前下辨四周漢人幾近已經絕跡,原郡治下辨城都已被不肯遷徙的羌人所據。

這是他的熱誠之日,是他最不肯回想的一幕。

他還清楚記得那天早晨,魏國郡兵衝出去搏鬥同胞、放火燒營的殘暴模樣。特彆是搶先阿誰年青的武將,那眉眼和身形,便是燒成灰燼他都會記得。

路上火食更加希少,偶爾碰到幾個未遭殃的堡塢,薑維便著薑文使錢換些乾糧淨水。他們一行隻六人,堡塢鄉民也不甚驚駭,倉促打發了事。路上也碰到幾波邏騎,因為尚處於魏國要地,薑維又有官員身份,均被一一對付疇昔。如是過了四日,行了約兩百餘裡路,一行人終究到達祁山。

“薑維!”木巴惡狠狠的吐出兩個字。

誰曾推測,那夜上邽城下一戰,三千羌軍全軍淹冇,他本身僅以身免。

“既然我薑伯約來了,這統統終將竄改!”薑維心中已是暗自下了決計。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