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一陣腳步聲響起,程普和太史慈轉頭看去,一名風塵仆仆的江東軍標兵衝了出去。
李術舉兵背叛之前,特地用藉口將程普和太史慈等人支開,是以比及兩人反應過來,手中隻要不到三千兵馬,而李術則是在城中占有五千兵馬,攻城之戰向來是攻城方兵力較多方可,很少有以少量兵力攻取重兵駐守的堅城。
太史慈與程普一番商討以後,以程普率領大多步兵駐紮城外,他本身則是帶著獨一的百餘騎,在舒縣城外挑釁。
“對了,子義兄。”徐盛俄然想起來周瑜的囑托,看向太史慈,道:“周都督曾命某到此以後,派出哨騎廣為搜尋廬江郡境內,查詢是否有曹軍蹤跡,不過某軍中探哨希少,還得費事子義兄援手。”
太史慈點了點頭,握拳道:“嗯,抓到李術狗賊,某要用他的人頭來祭奠伯符公。”
太史慈持續數日單騎出營,隻要見到城頭之上有敢露頭的,二話不說張弓便射,這三日以來已經被他射倒了四十餘人,是以廬江叛軍可謂“談太史色變”,也不敢露頭。
衡量一支軍隊的戰役力,不但要看陣戰廝殺,行軍也是很首要的一點。如果一支軍隊行進有度,經太長時候的急行軍卻還是能夠保持陣列,天然是精兵,而急行軍以後便拖拖遝拉,天然是散兵遊勇。
程普出言安撫道:“子義,伯符公已經故去了,眼下最首要的就是保護他留下的江東基業。”
“部屬張峰,見過程老將軍和太史校尉。”
徐盛略加思考,答道:“周都督雄師跟在我軍身後,現在大抵已經到了長江北岸,隻要蔣郎將策應得力,不出不測,一兩日之間,一萬九千雄師便能直抵舒縣城下。”
“末將徐盛,見過程老將軍,太史校尉!”
“子義,如何了?”
坐在主位上的是一員鬚髮吵嘴相間的老將,身邊放著一杆鐵脊長槍,他恰是早就跟從孫堅的四將之一,程普,字德謀。
徐盛安排麾下三千軍馬入駐營寨當中,跟著太史慈到了中軍帳裡。
“是的,程老將軍,周將軍從柴桑帶兵趕到吳縣,已經被主公任命為多數督,星夜率軍馳援廬江,部屬乃是徐校尉麾下標兵,特地前來通報。”
太史慈抱著頭盔坐了下來,冷冷道:“某帶領馬隊四周環城叫罵,城中卻無一人敢昂首,好不輕易有一人暴露頭來,被某一箭射死,剩下的人變成了縮頭烏龜。”
“哈哈哈,文向來得恰是時候,快快入營。”
太史慈豪放道:“好說,某這就把探哨派出去。”
程普麵露淺笑:“子義意氣昂揚,這是功德,不過不消焦急,某已經派人知會主公,想必不久以後,救兵就會趕到的。”
“呼!”太史慈摘下頭盔,頭頂冒著噌噌熱氣,氣沖沖的闖進了營帳當中。
“子義,快快出營驅逐文向,哈哈。”
如果說周瑜是孫策最正視的江東大將,那麼太史慈必然緊緊排在周瑜以後,孫策和太史慈可謂君臣相得的典範,兩人可謂不打不瞭解,既是君臣,也是朋友。傳聞孫策病逝以後,太史慈沉默了很長時候。
“都督總計領兵兩萬兩千,由徐校尉帶領三千兵馬為前鋒,現在已經度太長江,達到北岸,半個時候內便能趕到。”
“可惜我軍兵力不敷,不然直接攻城便是!”太史慈自傲道:“某願為先登,擒殺李術狗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