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搗亂天下_第一百八十章 蔡昭姬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正考慮間忽聽遠處傳來一陣漂渺的歌聲,悠悠盪盪,似是農閒村丁所唱:

程閔也不想哭喪著臉進城,卻如何也歡暢不起來:“奉孝昏倒不醒,不能去心。帶病出征,棄命定事,何得令人忘之?”

既然是蔡昭姬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蔡邕,那也就是後代的阿誰蔡文姬了吧?不曉得甚麼叫昭姬但是又嫁到匈奴,應當不會錯了,就是蔡文姬。傳聞這蔡文姬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是個才女,不過文姬平生三嫁,運氣盤曲,程閔想至此不由想要幫忙一番,“如此才女流落外藩豈不成惜?當今兵戈漸息百廢待興,若能迎回此女以傳蔡氏之學,也是一樁功德啊。”

郭嘉從戎十餘年,參讚軍機屢獻奇謀。固然他至今也隻是智囊祭酒,但報酬遠遠超越其他同僚。他不但足智多謀奇策頻出,且規諫而不犯上,巴結而不奉承,聰明而不掩主。

“此女並非匈奴,乃陳留郡人士,我大漢名流蔡伯喈以後,名喚蔡琰,小字昭姬。”

荀攸這幾日半晌不離守在他身邊:“主公奉孝另有一口氣,不必如此悲觀。大師都在道邊迎候,莫讓他們久等。”畢竟是得勝而歸,群僚還要給他拂塵賀功呢。

我生之初尚有為,我生以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兵戈日尋兮門路危,民卒逃亡兮共哀悲……

“蔡昭姬?”

“追贈先人又有何用?”程閔雙目炯炯望著荀攸,“奉孝不但長於運營,更能知我所思。設令大家都似奉孝般解我情意,天下大事何能不遂?”

“這分歧適吧。”荀攸插了話,“她乃匈奴王姬,又已誕育子嗣,怎好拆散人家伉儷?”

“竟有這等奇事?蔡伯喈乃前朝第一博學才子,家中藏書兩千餘卷,惜乎運氣不濟,”說到這兒程閔又轉頭瞟了眼昏倒的郭嘉,“唉!這世上才俊之人恰好都如此不幸。”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裡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

“好悲的歌聲……”程閔本就為郭嘉傷懷,越聽越覺難過,可細細品來,這歌文采奕奕詞句精美,又感驚奇,“鄉間野老怎會如許的歌?必是曉得詩賦之人所做,其間可有甚麼文士被藏匿?”

程閔纔不管那些:“她本就是漢人,遭劫奪而去,迴歸故鄉理所該當,我們能夠給左賢王送些財賄,贖她返來嘛!如果那匈奴王反對,嘿嘿!我們就有出兵的來由了!找個曉得匈奴說話的,這件事就交給他辦。”

程閔一聽這話勃然大怒,“那匈奴多次欺辱我大漢朝,這蔡昭姬也是被匈奴搶走的,我搶回我大漢之民,有錯麼?”說罷回身就走,內心還在考慮著,如果郭嘉在此,固然也能夠勸我安內,可絕對會有萬種體例來勸說,定然不會讓我心生肝火,可惜……

歌聲哀痛痛苦,曹操不由閉上眼睛悄悄聆聽——這首歌報告一個漢家女子遭遇亂世,在兵荒馬亂中被胡人掠去的經曆。固然記敘的是小我的離鄉之痛,卻把天下大亂,烽火遍野,百姓逃亡的各種痛苦道了個儘,字字泣血令人斷腸。

收伏塌頓三郡烏丸瞬息歸順,動靜傳來可嚇壞了其他部落,難樓、普富盧如坐鍼氈,唯恐下一個不利的是本身,從速跑到易縣向程閔投誠,不但進獻戰馬軍資,還主動把家眷送來,要求搬家鄴城作為人質。但這些都冇能讓程閔歡暢起來,因為郭嘉固然冇死,卻在兩個月之前就已經昏倒不醒了。昏倒兩個月,這不就是植物人麼?這還能有活的但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