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虎牢關外數十裡的十八路諸侯聯軍的大營內,袁紹以及留在這裡的眾位諸侯也聚在一起,商討著接下來的行動方向。
本來他早就想要帶兵分開這裡,迴轉渤海,就因為曹操,孫堅等人的果斷反對才留了下來。
“可不是嗎,本來先提出閉幕盟軍,各自迴轉駐地的是我們,現在被他們搶了先,我們還要在這裡接受韓濤那些投石車和強弩的進犯。這些人做究竟在是太不講義氣了。”孔伷表達著本身的不滿。
“我軍隻能倉猝撤離,還遭到韓濤軍隊的追擊,也喪失了大量兵馬。”孫堅痛心腸描述著本身在洛陽的遭受。
“是啊,是啊,乾脆我們也走吧,還留在這裡乾甚麼?歸正打也打不過。留下來也是白白送命。”幾個諸侯聽了袁術的話,頓時表達著附和意見。
“倘若當初不是你先從南路撤回,我們盟軍遵循原定打算三路進擊,說不定我們現在早就打進了洛陽,救下了聖上,又何至於變成現在如許的局麵?”孫堅很不客氣地痛斥著袁術。
韓濤和董卓的雄師都在虎牢關,如果曹操和孫堅等人分兵,真的偷襲拿下了洛陽,這絕對是能夠斷絕敵軍後路的一招妙棋。
可現在曹操他們卻先行分開,讓本身留下接受著世人的抱怨,讓袁紹的內心也是非常的不爽。
“這麼說,你們偷襲洛陽的打算,最後還是失利了。”袁術不陰不陽地又插了一句話。
“是,我們是失利了,但倘若我們十八路諸侯,不是各個離心,都想著保全本身的氣力。能夠同心同德,一起協同作戰,又如何會失利?”曹操聽到袁術的話,憤怒地辯駁著。
“就算我跟你們說了我們的奇襲打算,你們又有幾人情願共同我們一起行動?”
“清楚是讓我們留在這裡充當替罪羊,替他們抵擋敵軍,給他們爭奪撤離的時候。”王匡起首表達著本身對四人的不滿。
“盟主,當時我們提出閉幕盟軍時,這曹孟德,孫文台,另有劉玄德,可都是站出來死力反對。”
“孟德,就算你說的有事理,但此時你等奇襲失利,我們再留下也抵擋不住韓濤和董卓的雄師,閉幕盟軍已成定局。你們也不必再多說了!”袁紹自知理虧,隻能霸道地宣佈了閉幕盟軍的決定。
“現在倒好,我軍固然打入洛陽,卻冇能救回聖上,反而惹下了叛軍的罪名!”曹操非常煩惱地抱怨著。
“不錯,如果我軍出動奇襲的軍隊人數夠多,必然能夠兩路夾攻拿下洛陽,堵截韓濤和董卓的後路,對他們構成夾攻,定可一戰而勝。”
“孟德,這話你可不能這麼說,你們去奇襲洛陽,我們也不曉得。如何反而怪我們不跟你們同心同德?”袁術聽了曹操的話辯駁道。
“你們幾個不是先行分開了嗎?許你們走,不準我們走?!”孔伷很不客氣地迴應著。
看到統統人都對閉幕盟軍冇有定見,袁紹天然也不會再對峙,他對世人說道:“既然大師都不反對閉幕盟軍,那我看,不如我們就此閉幕,各自回回營去清算行裝。各回駐地吧。”
曹操向世人報告著他和孫堅等人分兵進擊的遭受。
聽到曹操說孫堅和劉備殺入了洛陽,袁紹欣喜地瞪大眼睛。看著孫堅扣問著:“文台,既然你們已經殺入洛陽,為何又回到大營?”
“可你們當時已經各個畏首畏尾,隻想著閉幕盟軍迴轉駐地,我們又怎敢說出打算,過早地泄漏風聲,讓敵軍提早去做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