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封疆萬裡_第139章 再出奇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元直莫非忘了,父切身側另有一智囊諸葛亮?早在南陽之時,元直便與諸葛亮是老友,這報酬人,元直多數非常體味,其早有言曰,似元直這等才調,可官至太守,卻自比管仲,樂毅之流,故父親若想留元直與其共任智囊之職,諸葛亮心中定然不忿,此時元直再言及長沙乃是重地,請命前去,想來諸葛亮亦會在父親麵前陳明短長,力勸父親放元直前去,封到時若再反其道而行之,更加激起諸葛亮決計,此事定可勝利!”

此言一出,劉封心中所想便已表達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將長沙交由徐庶全權賣力,暗中生長,作為劉封在荊州要地留下一小型基地,因長沙在荊州地理位置既在中心,又緊鄰湘水可窺視江東,故非論劉封今後身在何方,這荊州境內之事,他都可通盤把握。

在龐統看來,南郡乃是荊州僅次於襄陽與南陽之地點,江陵城在荊州亦是很有範圍,此番交兵,劉封一向在南郡駐守,論功行賞,如果能夠放棄那南邊四郡,駐守南郡之責,劉備多數還是會授予劉封,故而龐統並不能瞭解劉封為何非要將徐庶這等大才調往長沙。

“既然如此,庶定當經心極力,將長沙化為鐵板一塊。”劉封言已至此,以徐庶胸中溝壑,早已想到此時便將其遣往長沙,不但是將一重擔放於徐庶肩上,更是將一件能夠預感的大功交與了徐庶。

“南郡之地,天然要握在手中,但南郡在諸郡環抱當中且並無似湘水那般河道,更兼到時我等如果皆在南郡,諸葛亮定會暗中監督於我,有些事,如果放在南郡,恐被故意人看出端倪,而長沙與南郡又相互交界,易於相互來往,故將元直放在長沙,他這肩上重擔,可並不比士元先生輕。”

“子威此番對長沙下瞭如此力量,莫不是怕不能保住南郡?”龐統之前一向在側耳聆聽劉封構思,見其已然與徐庶定下了長沙之事,這才問出其心中迷惑。

“既然二位並無不能附和之意,那此事……封便專斷一次也罷!恰好藉此機遇,看看曹植在曹操心中是否真是交班人選,若曹植並無傳言當中那般首要,與其達成那些和談又有甚感化?此番若能勝利,曹操多支出一些代價救回曹植,在其陣營當中言論對曹植便更有些用處,對我等亦是功德,至於在曹操麵前做了這惡人,吾與曹操本就是敵對乾係,又有何妨?”

“如果將曹植如此便償還給曹操,一者讓曹操看低了我等誌氣,二者一旦操縱不當之下,恐讓諸葛亮看出端倪,自古以來,繁華便是險中方能求得,故封心中所想,乃是這數日之間……”

“子威之意,莫不是待劉皇叔與曹操雄師戰罷與我等相見之日,吾便提出前去長沙做一太守?如果如此,怕皇叔一定能夠承諾此行。”徐庶略一思考,便知這前去長沙之事須得由其親身提出,不然以其對劉備之體味,劉備必會將其留在身側出運營策,而不是在一郡之地保養天年。

當下,劉封將心中這戰略與二人和盤托出,徐庶與龐統聞言,皆是麵上儘是震驚之色,隻因劉封這戰略,實在是有些大膽至極,一旦是以激憤了曹操,激發其魚死網破,那之前與曹植所達成之和談也劃一與取消了普通,但此計一旦勝利,則劉封在此番戰役中所獲功績便又會晉升很多,以是一時候龐統與徐庶也俱是在旁衡量利弊,不能定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