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聞言,又是儘皆看向曹操,曹操這才又開口道:“劉封豎子,已然暗中命人送來函件,其在信中有言,在諸葛亮率眾趕到之前,如果能將襄陽拱手讓出,則其必會將子建送至我軍當中,若不該此事,待諸葛亮到來,便將子建交於諸葛亮之手。”
襄陽本就在南郡以北,比之夏口天然是近了很多,何況曹仁與劉封一逃一追,皆是用儘儘力,當日便到了襄陽城外十數裡之處,劉封眼看曹仁率軍進城,這纔在城外紮下營寨。
“子廉將軍之言,字字珠璣,臣附議!”
看罷函件,曹操直接將其付之一炬,而後單獨坐在案頭,久久不能下定決計,這襄陽乃是通往荊州及江東之流派,赤壁一戰,雖未能擊退孫劉聯軍,且喪失了雄師三十餘萬,但曹操深知有襄陽再手,今後不管何時再想攻入荊州,都是舉手之勞,而襄陽給了劉備,便劃一於讓劉備穩坐荊州。
劉封在信中已然是陳明短長,諸葛亮率軍不日便到,而劉封照顧曹植亦是到了城外,若等候劉封與諸葛亮合兵一處,曹植落入了諸葛亮之手,則明顯不會再如劉封這般暖和與其商談。
唯有曹仁,心知曹植多數此時正被劉封挾持在軍中,不然劉封怎敢率兩三千人馬便前來追擊,因而上前道:“戔戔三萬餘軍士,尚不敷為慮,我等如果死守襄陽,縱使諸葛亮智謀無雙,亦是無可何如,但子建尚在劉封手中,此事便是難了。”
未幾時,曹操所率一乾文臣武將全數在這堂前聚齊,曹操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掃視一番,而後緩緩言道:“今劉封率數千人馬在襄陽城外十數裡安營,而劉備,諸葛亮亦是攜張飛趙雲,率眾三萬餘,自夏口而來,想來其所圖不小,不知諸位有何良策?”
曹操說到此處,略作停頓,看向堂前眾臣,曹洪此時靈光一閃,瞬息便體味了曹操話中含義,出列道:“子建公子麒麟之才,之前便是為了能讓我等安然在華容道脫困這才束手就擒,如果此番不能將子建公子救回,我等顏麵何存,更何況子建公子乃是丞相得力幫手,常常隨軍出征,皆是出運營策,實乃我軍中棟梁之才。斷不成等閒便就義了子建性命!”
而襄陽城中,此時也是一番嚴峻之相,曹仁之前在陣前與劉封交兵之時,劉封便將一封手劄暗自遞給曹仁,並有言務必儘早交給曹操過目,曹仁心知這定然與曹植有關,不敢怠慢,便如許撤回了襄陽城中,而曹操乍一看到這封手劄,麵上也是極其丟臉。卻又不能將這函件給世人傳閱,隻因之前在華容道上,其與劉封所達成之和談隻要二人才知,若讓眾臣曉得,則曹操顏麵定會大受毀傷。
楊修拜彆後,曹操心知襄陽與曹植,不成兼得,當下便號令士卒清算行裝,籌辦向北撤退。
曹操雖麵上神采凝重,但心中倒是非常焦心,唯恐劉備與諸葛亮到了,將曹植從劉封手中轉移走,那樣的話,此事便是難了。此時見世人皆無貳言,便開口道:“既然如此,事不宜遲,一旦生了戰事,恐子建性命危矣,現需一人暗中前去與劉封商討如何交代之事,不知何人願往?”
之以是靜坐一個時候用以思慮此事,隻因曹操決然不能講其與劉封之前所達成之和談說出,故此曹操須得想出一番啟事,既保全了本身顏麵,又不至讓曹植落下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