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封疆萬裡_第61章 公瑾之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劉封此番談吐,又是進退有度,並未給諸葛亮落下甚麼話柄,但倒是讓劉備甚為對勁。

劉封換衣結束,便直接到了江邊,正見得劉備與諸葛亮等人在江邊籌辦登船,便也到了劉備近前。心中一番思考之下,倒是並未將前日心中猜想之事說與劉備,隻向劉備施禮後奉告其本部軍士已然籌辦結束,隨時可出解纜前去樊口。

孟瑤與劉封皆是通透之人,決然不會因一時之快而亂了今後大計。

一念及此,劉封心中便咚咚狂跳了數次,但心知此時並非是過分測度此事良機,幫忙劉備共同江東水軍將曹操戰退纔是正道,到當時,荊州之地,便是誰先到,誰先得。

“子威來得恰好,剛纔南岸有使者前來送信,信中言道江東水軍都督周公瑾已然近了樊口,此時正在距三江口數十裡之處安營,邀吾前去商討退敵之計,子威覺得如何?”

“莫非,那孫權與周瑜之間……”

一番胡思亂想之下,劉封便幽幽進入了夢中,等一覺醒來之時,窗外天氣已然大亮,魏延與黎闖正在清算軍士,預備解纜前去樊口。

“孔明之言,倒是有些事理,但吾如果不去,怕是會弱了我軍在江東眾將士心中士氣,子威在柴桑孫權朝堂之上所建之嚴肅,或將是以而不複存在,且那周瑜,也不過是三十餘歲年紀,決然不至冒世人指責暗害於吾。子威,江東之人,你與子龍倒是都打仗一二,依你之見,此番是去得,還是去不得?”

“智囊固然放心,吾並非是不吝命之人,此番前去江東水軍帳中,便仍然由子威與子龍伴隨便可,子威隻攜本部一百軍士同去便可。”

合法劉封皺眉沉思之時,身邊諸葛亮倒是率先開口道:“主公此去,怕是有些凶惡,主公乃是當世英傑,孫權理應曉得,那周瑜亦當曉得,此時商討戰略,隻要周瑜相邀,卻不見孫權言語,便是有所蹊蹺之事,一旦主公冒然前去卻被周瑜強留營中,輕則戰後荊州之地恐不成得,重則主私有性命之憂!”

劉封聽到此,不得不承認諸葛亮對劉備,倒是當得起忠心耿耿之名,所思所慮,皆是為保劉備之安危。

“智囊方纔之言,在封聽來很有些事理,封此前在柴桑並未能得見周瑜,對周瑜其人亦是不甚體味,但江東武將,封倒是不甚將其放在眼中,如果父親想去與那周瑜見上一見,封便隨父親前去,到時非論產生何事,定然可保父親無恙返來,想來那周瑜顧忌曹操雄師尚未退去,即使是心中有所運營,到時亦會知難而退,父親如果不去,封亦可代父親前去,會會那周瑜之才。”

劉封一看函件便知這周瑜心中定然是打著些許算盤,隻是不知其到底意欲如何,但劉封對那江東之人,心中倒是不甚害怕,心中隻是將那甘寧武力重新思慮了一番,便有了些定奪,當下看了看劉備與諸葛亮,便開了口。

劉備半生兵馬,數次都幾近是命喪於仇敵手中,此時天然也不會因一個周瑜之邀便心生退意,隻思慮了半晌,便對諸葛亮言道:“此番決然不能在江東之人麵前弱了我軍陣仗,不然到時與其爭奪荊州,便能夠落下話柄,周瑜此人,據傳言與孫策情同手足,想來也不至如此宇量狹小。”

孟瑤所闡發之事,端的是滴水不漏,便是劉封,一時也是無言以對,隻得誇獎了孟瑤一番,又與其共用了些宵夜,便請孟瑤到其房中安息去了,雖二人在船上已然是互述衷腸,但大戰前夕如果將孟瑤過夜在劉封房中,一旦讓麾下軍士曉得,對士氣卻不是一件功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