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江東並未順從曹操所想,又該當如何?”周瑜並未當即便接過手劄,隻是淡然一笑,問道。
“公瑾將軍既有此動靜,想來距吾等得勝便不遠矣,那蔡瑁張允二人雖是兵多,但其缺點倒是將少,曹操麾下虎將如雲卻全數不喜水戰,故封猜想二人此次所帶之將領皆是荊州水軍將領,既然如此,那封便請纓前去破之,公瑾將軍隻需坐守於此,靜候佳音,不知公瑾意下如何?”劉封隻是略一考慮,便提出此戰由他前去,此舉周瑜倒是並未想到。
周瑜一聽,眉頭便是一陣緊皺,那蔡瑁張允照顧三萬水軍攻來,劉封卻僅欲領三千人馬前去應敵,此中凶惡,便非常大了。
周瑜聽罷,也不答話,隻是來到那曹操使者麵前,嘲笑一聲,問道:“汝此來何意,曹操可曾有何囑托令汝相告?”
劉封早知周瑜能有此一問,並未思考,便答道:“父親與諸葛智囊在樊口駐軍兩萬餘,皆是本來荊州精銳水軍,此處公瑾將軍駐軍約三萬人,亦定當皆是精銳之士,之前封已遣麾下軍士前去樊口變更一千精兵前來,煩請公瑾再予封兩千精兵,封定然可破那蔡瑁張允,不知公瑾覺得如何?”
“封拜見公瑾將軍,不知何事如此孔殷,莫非……”
周瑜拿起那手劄,倒是並未翻開,將手劄在屋內眾將麵前晃過,忽地便雙手用力,將其撕得粉碎,那使者見狀,頓時麵色生硬,不知怎地是好,周瑜將手劄撕碎,隨即便將腰間寶劍抽出,以劍鋒直指那使者臉頰,大聲嗬叱道:“曹操,乃漢賊也,何來大漢丞相之說,本日來犯,乃是虎狼之師,待吾與劉豫州將其敗北,必斬其首級,以告彼蒼!將這賊人推出門外斬了便罷!”
周瑜語氣雖是孔殷,麵上卻並無甚焦心之色,曹操雄師蓄勢待發,攻來隻是時候是非之事,故本日之事,早在周瑜預感以內,將劉封招至此地,便是要與其商談對敵戰略。
此事一了,周瑜便不再多言,與劉封一指牆上輿圖,道:“本日確是得了江上巡查軍士動靜,那曹操前部水軍已然在江北集結結束,那使者如果不歸,多數本日便會自三江口渡江來攻,這第一波守勢,我等務需求將其化解,不然何談大破曹操百萬雄師?”
劉封之言尚未說完,周瑜便孔殷轉過身來,到了劉封近前,一指門外一人,道:“此乃是曹操所遣使者,攜曹操親筆所寫手劄一封,前來此地勸說我等莫要相幫於劉豫州,故此請子威前來,再做定奪!”
公然,一進周瑜大帳當中,江東眾將已然齊至,俱是一副劍拔弩張之感,周瑜立在當中,麵對輿圖,正如有所思。
周瑜此時卻隻是向劉封連連擺手,道:“子威有所不知,此人已然知吾營寨秘聞,斷不能留,況江東後輩,正需此人頭顱以樹威望,果斷破曹之決計!”
言罷,便命擺佈將那使者推出,未幾時,一顆好大頭顱便被呈於周瑜前麵,周瑜命士卒將頭顱吊掛於桅杆之上,以做晉升江東軍士士氣之用。
劉封見狀,亦是對周瑜言道:“此使者並無罪孽,不如放其歸去,又能如何?”
劉封聽周瑜此言,劍眉一挑,隨即笑言道:“此乃是江東與曹操之間來往,公瑾何必奉告於封?”
“如果如此,丞相雄師便會當即出兵三江口,到時恐江東將生靈塗炭,災害不小!”那人見周瑜有此一問,心中隻覺其多數是有所顧忌,便對勁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