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番宴飲過後,劉備便將劉封領入其在鄂縣暫居之府邸中,此時隻要父子二人,劉備坐於劉封麵前,麵色非常鬆散,劉封一看便知,劉備見孫劉聯盟已然對曹操有了些許勝算,現在令本身回到樊口,多數是想藉機體味江東之景況,以備戰後之事。
劉備心中冷靜記下了此事,卻並未與劉封在此窮究,孫權雖未給周瑜五萬之數,但亦皆是精兵強將,糧草輜重,並未有任何差池,故劉備對此,也並不能完整肯定。
“曹軍不但未退,反而其水軍即將練成!”諸葛亮厲聲答道。
早在宿世,劉封便知周瑜心中有一雄圖大計,便是先取了荊州,再西征篡奪益州巴蜀之地,而後與西涼馬氏締盟,便與曹操構成南北對峙之勢,到時孫權水陸並重,便可趁曹操數年後年事過大,且其內政不穩之機,一統中原。
劉備正色發問,劉封天然不能含混麵對,當下也是收起笑容,略微在腦中思慮一番,答道:“據封暗自測度,那周瑜,恐早已存了順勢篡奪荊州之心,吾觀此人,乃是大智若愚之輩,心中早有溝壑,且所圖甚大……”
劉封此時眼中倒是精光一閃,隻是笑言道:“之前一戰,隻是略微搓了搓曹操前部之銳氣,如果真要決鬥,封上陣殺敵尚可,那運籌帷幄之事,便交由智囊與那周公瑾便好,若無大事產生,封便守在父切身邊,一旦戰事產生,亦可庇護一二!”
“父親熱莫心急,據封這些光陰察看,那孫權與周瑜之間,亦或有些許相互猜忌之心,也未可知,故周瑜有此設法,孫權倒是一定準了周瑜之說,正因如此,周瑜才急於主導這結合父親抵抗曹操之戰,意在立名立萬,好教孫權讓步。”
“吾觀孫權,倒是不屑於詭計狡計之人,行事非常磊落,他日父親如果與之相見,隻是言及我軍之窘境便可,孫權必不能拉下臉麵決意回絕。”
劉封所說之言愈發玄乎,便是諸葛亮闡發那江東情勢多次,亦未能說出如此深切之言,故劉備決然不敢當即當真,又是麵色驚奇道:“子威之言實在有些危言聳聽,周瑜乃是江東都督,孫權對其尤其信賴,所帶兵將皆由其全權掌控,又如何能與孫權有相互猜忌之心?”
“封在周瑜寨中之時,曾旁敲側擊問過一事,後亦得了江東將領證明,父親決意與孫權締盟後,周瑜向孫權所請之水軍,乃是五萬之數,如何一來,便可在數量上遠勝我軍,一旦曹操敗退,亦能夠絕對上風侵犯荊州,但孫權不知何故,隻與了周瑜三萬之數,且隻說一旦軍士不敷,孫權再親身領兵前去迎敵。”
公然,劉封剛一念及此,劉備便出言問道:“子威在那周瑜營寨當中,也已然有了些光陰,不知以子威之見,孫權與周瑜,所圖為何,如果戰後我欲順勢取了荊襄九郡,那孫權與周瑜會若那邊之?”
對於劉封,劉備天然不會籌算有所坦白,他此時已然是四十七歲,卻尚無根底之地,跟著年事增加,劉備爭地之心愈發激烈,之後果顧及與劉表之間交誼原因,數次機遇,都未能篡奪荊州,終究反被蔡瑁獻與了曹操,故劉備已然下定決計,這番退了曹操,定要拿下荊州,再做籌算,不然諸葛亮在南陽所提三分天下之策,他這有生之年,便冇法再實現了,故就算此次諸葛亮前去周瑜處,亦是多有刺探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