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那龐統所指定與將軍會晤之地,便是這山頂涼亭當中,那龐統乃是一介墨客,寧觀之應是隻會些許粗淺工夫,將軍自去便可,吾與麾下軍士替將軍打獵一番,到時收成頗豐而歸,便又省去了孫權思疑之心。”
劉封略一點頭,便遣甘寧等人前去打獵,並教其定要將陣容造大,以免孫權遣人暗中察看之下,出了忽略。
“興霸,昨日所提之事,可否措置安妥?”等幾人離了城中數裡,劉封便一馬搶先走在頭前,並將甘寧亦叫到身側,低聲問道。
龐統本是荊州襄陽人,在周瑜麾下為官,並不甚得周瑜重用,且此時已然是年近三十,心中一番抱負,倒是無從發揮,劉封心中暗自考慮,此次抵當曹操雄師之戰,周瑜隨即將領當中並無龐統身影,故周瑜對龐統之輕視,可見一斑。
甘寧聽罷劉封這一番霸氣之言,便不再擔憂,隻是庇護在劉封與孟瑤身側,未幾時便到了孫權所指那小山之下。
公然,在甘寧對龐統將事情和盤托出後,龐統竟然是哈哈大笑,以後卻並未承諾甘寧歸屬於劉封賬下,隻說要麵見劉封,與其議論一番,再做定奪。
更有甚者,周瑜能夠並不知龐統之才,故劉封才決計抓住此次機遇,看可否將龐統收歸賬下,服從於劉封。
“既然如此,小女陪將軍前去,以示對那龐統先生恭敬之情,此人如此古怪,我便也要見地一番,看其到底有何才調,是否倒是故弄玄虛之輩。”
故此,當甘寧將龐統之意奉告劉封後,劉封纔想出了這打獵之事,以掩人耳目,孫權指定了那地點後,甘寧便親身前去龐統落腳之處,將此地奉告了龐統,龐統天然是欣然應允,但甘寧心中,倒是有些遲疑。
劉封聽罷,也是淡然一笑,耐煩答道:“那龐統被水鏡先生司馬徽譽為‘鳳雛’,幾近便與我軍智囊諸葛孔明齊名,想必其才學必定無雙,此等有才之人,多數不屑暗中之事,故此吾鑒定其必然不會奉告孫權,何況龐統僅是那周瑜賬下一功曹,吾乃是劉備之子,就算有所打仗被孫權曉得,他又能奈我何?”
“我乃習武之人,更兼年青體健,那龐統倒是個文人墨客,且已然是三十歲年紀,他能上得,我卻為何上不得,若非這亂世造豪傑,將這等大才自山中逼迫而出,我等怎能如此說見便見?”
劉封請命來此,天然並非是為了打獵,但對孫權提出這打獵之請,其一乃是為麻痹孫權,之前劉封連番喝酒作樂之下,已然是令孫權對其有所放鬆,故此提出打獵之請,孫權決然不會回絕,而其二,便是劉封要趁著這打獵之際會晤此地一極其首要之人,此人便是之前劉封命甘寧大肆尋覓的龐統。
“將軍,如果那龐統將將軍之意奉告了孫權,引得孫權前去那打獵山中設伏,我等該當如何?”終究,在世人行了一半路程之時,甘寧還是講心中疑慮說出,畢竟其對龐統此人並不體味,之前會晤,亦是覺其有些驕易,並非是恪守端方之人,故纔有此擔憂。
“子威將軍放心,此事數日前便已經有了定命,若非是孫權遣人監督將軍,早已成行,此行孫權竟教寧沿途監督將軍,看將軍是否有所異動,乃是天賜良機,此番隨行之人,皆是寧麾下忠勇之士,待到了山中,將軍大可放心,此番定然不會讓孫權有所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