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卓一聽此言,頓時怒不成遏:“孫堅那賊子,秘聞欲與之聯婚,乃是汲引於他,他竟敢回絕。至於張固,我不過是賞識他部下黃忠、典韋之英勇。本覺得奉先之勇已天下無雙,未曾想……罷了,此事作罷,且讓他們自相爭鬥去吧。”
他猛地一拍軟榻扶手,整小我幾欲躍起,瞋目圓睜,鬚髮皆立,室內氛圍突然嚴峻,彷彿連氛圍都為之凝固。而李儒卻還是麵色沉寂,目光通俗。
現在,根據李儒的經心籌劃,一眾小吏已將聖旨與印章悉數籌辦安妥。董卓細心核閱過後,取出那枚捏造的玉璽,慎重其事地蓋上,隨後將任命書交予李儒之手。
董卓皺了皺眉,沉吟道:“即便你言之有理,但……”
董卓聞言,臉上儘是不成置信之色,肥胖的臉龐微微震顫,雙目瞪得如銅鈴般大小,彷彿要吞噬周遭統統。“文優,你……你此言何意?揚州刺史與鎮東將軍?你莫非失了心智?此等高位,怎可等閒予人?”
李儒聞言,恭敬地彎下腰身,迴應道:“丞相,儒心中已然瞭然。”
李儒安慰道:“丞相,鄙人有一戰略,可使丞相坐觀群雄爭鬥,令關東諸侯自相殘殺,從而減弱實在力。”
董卓沉聲道:“文優,你需馬上將這些任命書與印章送往各路諸侯之處。而後,秘聞便坐鎮這長安城中,靜觀他們自相殘殺,哈哈哈哈!!!”
李儒答道:“可召韓馥入京,封袁紹為冀州牧,公孫瓚為冀州刺史;劉岱為兗州牧,曹操為兗州刺史;孔伷為豫州牧,孫堅為豫州刺史;陶謙為徐州牧,袁遺為徐州刺史。至於張固,便依他之意,授予其揚州刺史與鎮東將軍之職。用來換回牛輔!”
李儒持續說道:“丞相,即便不予,揚州刺史之位,又能落於何人之手?即便我們調派親信前去,就能使揚州昂首稱臣嗎?揚州就成了丞相地盤嗎?”
李儒再次躬身施禮,接過那一疊厚重的任命書,隨即回身拜彆。出了皇宮以後,他從中抽出了賜與張固的任命書與印章。
董卓又孔殷地問道:“那袁紹、曹操等人呢?也需妥當安排纔是。”
言及此,李儒眼中閃露猖獗之色,大聲疾呼:“若要天下更亂,便讓其亂到極致。待他們將這天下攪得翻天覆地,百姓苦不堪言之時……”
他低聲自語道:“此人若能為我所用,必將成為一大助力。但是亦不成讓丞相曉得其才。不然……如若不然,便需尋覓機會將其撤除,以絕將來能夠產生的禍害……”
好久以後,望著正繁忙籌辦任命文書與印章的小吏,董卓掃了一眼任命書,眉頭舒展,咬牙切齒道:“傳國玉璽竟已失落,彼時洛陽之亂,確切非同小可。文優,你須抓緊搜尋。要曉得,隻要有人手持玉璽,任何劉姓之人都有能夠登上帝位,屆時,若無天子在手……你可明白?”
李儒聞此,眉頭不由微微蹙起,趕緊勸止道:“丞相三思,張固雖有才調,但其脾氣剛烈堅固,難以順服。”
李儒緩緩言道:“丞相,鄙人覺得,揚州刺史與鎮東將軍之職,或可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