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聽了答道:“孔明說得有理。我料曹軍不會攻打荊南,必起雄師前去江夏,隻要攻取江夏,再東出廬江或者南下長沙,但憑曹操之意也。以是必須重兵扼守江夏,讓曹操知難而退。”
“長沙韓宇韓子修。”諸葛亮答道。
少頃,諸葛亮入內拜見,孫權見諸葛亮一表人才、邊幅漂亮,已然心喜,忙命賜坐。
不想魯肅剛回府中,通報諸葛亮在外求見。臥龍之名魯肅自是曉得,隻是不知諸葛亮已退隱於韓宇,心中疑慮為何來訪,但還是命請諸葛亮入內。
“哦,未曾傳聞孔明出山,不知你家主公是誰?”魯肅問道。
孫權聽了,當即說道:“好,命令:周瑜為多數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讚軍校尉,率水陸兩軍五萬,前去武昌,與韓軍一起抵當曹軍。”
“嗯,那就說得通了!”魯肅點頭說道。
諸葛亮想了一下,答覆道:“若要破了曹軍,兩家需儘力以赴,儘起兩邊之兵,方有掌控打敗曹操,但是如果隻是退了曹軍,那麼江東隻需出兵五萬。”
諸葛亮答道:“既要締盟,當坦誠相待,以是不敢欺瞞孫將軍,荊南有兵馬三萬不足,江夏亦有三萬人馬,加起來六萬不足。”
孫權對諸葛亮的態度非常對勁,心想既有六萬兵馬,也有締盟一起對抗曹操的氣力,因而又問:“臥龍先生可知曹操兵馬?”
諸葛亮聽了說道:“子敬當知劉琦不戰而降,曹操已儘得南陽、南郡二郡,此人野心極大,必不肯就此作罷,不日定將攻打江夏。江夏若失,危及江東,以是我家主公命我前來,商討兩家締盟,共抗曹操。”
行至夏口,得知韓宇就在江夏,忙趕往西陵城中。見到徐庶,二人相對而笑,感慨世事無常,誰都冇有想到諸葛亮、徐庶、龐統三人竟會同仕一人。
“諾!”世人起家領命。
二人見禮後,魯肅問道:“臥龍先生台端光臨,不知何事?”
諸葛亮聽了,曉得魯肅還不曉得黃祖已經歸順韓宇,故有此問,因而淺笑的說到:“子敬能夠不知,江夏黃祖已投效於我家主公。”
韓宇知諸葛亮出使勝利,孫權承諾共抗曹操,已命周瑜率兵五萬前來互助,大喜,當晚設席為諸葛亮、魏延等人拂塵洗塵。
孫權說道:“臥龍先生為兩家締盟之事來此,子敬已儘告之,我對此事也非常附和。隻是恕我冒昧,不知你家主私有多少兵馬抵擋曹操?”
待孫權分開,諸葛瑾來到諸葛亮麵前,兄弟相見,自是一番滋味。諸葛瑾邀諸葛亮回府中一聚,諸葛亮一心想早日歸去陳述主公,以是隻能拜彆兄長返回洞庭。
話說江東孫權,聽聞曹操雄師已至襄陽,忙召魯肅商討應對之策。
“嗯,臥龍先生言之甚詳。那麼叨教先生,不知需求我方多少兵馬互助?”孫權再問。
諸葛亮答道:“兵法有雲:敵則能分之。曹軍二十三萬,孫韓兩家加起來應當也有二十萬擺佈,兩邊相差未幾;並且曹軍多為北方之兵,遠來怠倦,又不習水戰,日久必敗。”
孫權聽完,問周瑜道:“公瑾覺得如何?”
孫權聽了說道:“子敬言之有理!”遂令魯肅前去二空中見韓宇、黃祖。
“太好了,孫將軍既有此意,請子敬安排拜見。”諸葛亮說道。
周瑜等人聽了都在思慮此中啟事。孫權忍不住問道:“哦,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