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荊州我做主_第一百八十章 歸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不負任務……”周瑜聽了這個詞彙,固然感到非常震驚,但是不得不說,心中竟然有同感,模糊有了一絲知己的味道,悄悄地咀嚼著這個詞彙,越咀嚼越感受有味道,半晌以後,長長歎了一口氣,冷靜說道:“伯符,如果我當初能像他如許疾言厲色的攻訐你一番,或許事情的結局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模樣,怪隻怪我當時太重視君臣禮節,又冇有想到如許精煉的諫言,成果說過的話不過是隔靴搔癢,你底子聽不出來,導致終究呈現了現在的結局。”

而本身的才氣首要善於計謀打算,掌控大局,如果不是一方統帥,就與淺顯將領冇甚麼辨彆。

在送走黃蓋以後,周瑜不由得苦笑不已,對於其臨走之際說的劉琦會重用本身的事情,他底子就冇往內心去,畢竟對方麾下名流很多,並且很多都是一開端就投奔到他名下的,比如徐庶、龐統、賈詡等人,這些任務都是年青豪傑,為劉琦立下了大功,即便是新崛起的這個小將陸遜都不比本身減色多少,這些人不但有才氣,並且對劉琦忠心耿耿,那裡會像本身如許的人,追跟著孫氏兩代人,又從骨子裡對孫氏兄弟忠心耿耿,如果讓本身獨掌大權的話,莫非他就不擔憂本身會心存異誌?

以後周瑜便叮嚀下去,統統守城軍士全都從城頭上撤回,眾將官集結所部兵馬,籌辦在第二天中午正,出城投降。

劉琦看了看想要張口說甚麼的周瑜,笑著說道:“本將曉得公瑾想要說甚麼,實在孫伯符與孫仲謀兄弟也算是了不起的英主了,特彆是孫伯符,對公瑾能夠說是親如手足,更兼言聽計從,公瑾所受之寵任,能夠說是古往今來極其少見,實在這一點我也不反對,隻是伯符作為一方之主,以萬乘之尊,親冒矢石,奮勇搶先,固然能夠鼓勵士氣,卻也使本身至於傷害的地步,這一點本將看得清楚,孫仲謀也看得清楚,就連張子綱也清清楚楚,不然的話,本將當初如何能夠持續兩次偷襲得逞?孫仲謀又如何能有機遇將他刺殺?”

而這時的劉琦則持續說道:“而恰是他的這一個缺點,導致他在關頭時候對你落空了信賴,不但不派兵援助,反而抽掉你的兵力,公瑾不愧為千古良將,仍然頂住壓力,不肯出兵,可他卻采納非常辦法,直接給你麾下眾將寫信催調,成果不但令你兵力減少,威望大損,令你不得不鋌而走險,導致虎林敗北。以是作為一個明主,不但要儘量降服本身的統統缺點,不能讓敵手抓住一點不對,更要信賴本身的臣下,所謂疑者不消,用者不疑,而人無完人,一小我不成能真正做到這一點,這就需求不竭汲取臣下的精確定見和建議。”

實在周瑜並不是現在才產生如許的設法的,他在判定出江東權勢滅亡以後,心中已經做好了舉眾投降的籌算,但他還是決定在投降以後就他殺身亡,跟著孫策一起到地下再去交戰天下,待得厥後證明孫權殺了孫策以後,更是萬念俱灰,這類設法就更加果斷了。

“諾。主公本日所言,末將定當畢生銘記,末將曉得主公本日為何對末將說這一番話,請主公放心,末將也不是泥塑木雕之人,能夠體味主公的恩典,末將此後定當誓死為主公儘忠,幫手諸公創建大業,扶保社稷,安寧百姓,掃平群雄,重定天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