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軍閥_第一百章 子義求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也恰是體味了黃巾的環境,他纔會直言相告孔融,但是他冇有想到的時,孔融聽到他的話,嘴角不由暴露一絲恥笑,淡淡的道:“子義是欺我北海無人矣。三十萬黃巾,爾竟然想率五千人馬反擊,勇氣可嘉,不過吾想問問子義,可曾領軍出征過?”

“子義不愧為忠義之士也。”孔融點頭請太史慈入坐後,道:“城外現在幾十萬雄師雲集,城內不過萬餘兵馬,焉能取勝?為今之計,隻要尋求外援,方纔可解我北海之圍。”

眼看北海局勢危急,孔融惶恐不安之際,這日夜裡城頭守將差人來報:“大人,城外有一名懦夫,自稱東萊太史慈,說要麵見大人。”

當太史慈一起趕到國相府時,等候多時的孔融,定睛一觀之下,忍不住暗讚好一條彪型大漢。

就在利城一步步穩定生長,韓烈申明鵲起之時,徐州治所郯城的其他官僚世族的目光,也悄悄盯在了韓烈身上。

陶謙此人樸直忠義而傾慕浮名,對於背叛朝廷之人,他向來都深惡痛絕,這會被聽到王朗這番教唆,固然不至於立即就討伐韓烈,但卻對韓烈起了防備之心。

董卓之死,天下也是為之震驚。自此京師大權,皆入王允呂布之手,董卓部下大將,李傕張濟等人,屯兵在外,得知董卓身故的動靜,本來各自奔逃之時,張濟軍中的謀士賈詡卻道:“現在諸位將軍手中有雄兵五萬,若順勢入京,勝負難料,若單獨逃竄,則一個亭長足以緝捕爾等,與其束手就擒,何不博一把呢?再說吾觀那呂布勇而無謀,王允善謀卻不懂軍機竄改,勝負可謂五五之數也。”

以後固然得李儒調和,董卓寬恕了呂布,但呂布心中卻有了芥蒂,以後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之下,顛末幾個月的周到安插,呂布率軍在宮門之下,把董卓嫋首,斬殺董卓親族親信三百餘口。

而就在董卓身後,長安局勢狼籍之時,青州兗州兩地的百萬黃巾兵變,一樣震驚了周邊各州的權勢,青州各郡幾近全數淪亡,僅剩北海在孔融手中死撐著未被攻破,麵對幾十萬黃巾的圍攻,急怒焦炙的孔融,環顧著帳下一個個嚇得害怕不語的將領,癱坐在大堂上歎道:“若韓子揚在此,吾何至於此,爾等實乃北海罪人也。”

“喏。”軍士走後,孔融起家看著窗外烏黑的天空,自語道:“此人竟然能夠從重重圍困的黃巾亂軍當中來到城下,想必是個懦夫,眼下我北海北賊軍圍困,若能夠尋求到外援,或許就會有轉機。”

“此事稍後再議,傳聞青州現在百萬黃巾兵變,青州兗州大半淪亡,隻怕我徐州很快就會遭到涉及,諸位務必守好關隘,切莫讓黃巾叛軍進入徐州。”陶謙如有所思的轉移了話題,但對於韓烈卻起了一分猜忌之心。

身上穿戴一件馬鎧,背上掛著一張鐵胎弓,腰間固然冇有佩劍,但卻掛著兩把一尺是非的手戟,施禮過後,太史慈單手持槍道:“某從遼東返來,吾母奉告我,大人多有佈施,故得知大人遭黃巾圍困,特來為大人效力,以報還大人恩典。”

“子義能夠謙虛的服從建議,倒也是可貴,眼下能解我北海之圍的,也隻要徐州刺史陶謙帳下的韓子揚將軍,若子義不棄,還請持我手書,立即前去利城前去求援。”孔融也曉得眼下太史慈有大用,當下遂好言安撫了一番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