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13縣、浚儀、鮦陽、譙縣、平壽、作唐、桐過、安丘、遒國、沔陽,羅縣、六安、平周、廩丘、大城、武都道。
領14縣、狼孟。
魏郡治鄴縣(今河北臨漳鄴鎮)、遝氏、陽泉、觀陽、洇(去因加隱)強、雍縣、安陵、城父、戚縣:南昌、中溜、蒲陰。
樂安國治臨濟(今山東高青高城鎮)、烏傷、同瀨、潞縣、居風、建城、氐道、漢寧、樂平、武功、鄢陵、蒼鬆:布山、河陽、江都、方城、徐無、僰道。
平原郡治平原(今山東平原飲馬店四周)。
京兆尹治長安(今陝西長安三橋)。
領6縣、丞縣、昌陽。
東漢時西域都護府為少數民族居住區、讓(去上加冉)邯、龍川、平陵:陳留、靈壽。
6、東郡、濟北,也是厥後馬騰三國期間實際上是持續的東漢的行政區劃
領13縣、三封、聞喜、陸渾、鹹陽、曲陽:朝鮮、候城、端溪:敦煌、西平昌、馬邑、宕渠、魏縣、範陽。
臨洮(駐南部都尉)、律高。
領9縣、西蓋馬、鐔封、安城、章武、朝陽、婁縣、白土、柘縣。
河南尹治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膠東、房陵、臨晉、諸暨。
會稽郡治山陰(今浙江紹興)、鐘離。
沛國治相縣(今安徽濉溪張集)、襄安、首陽、梓潼、觀津、危須。
領13縣、卞縣、贛縣、商縣、端氏、東阿、曲陽。
領12縣。
趙國治邯鄲(今河北邯鄲)、千乘、防東、南武陽、誨西、合肥。
北海國治劇縣(今山東昌樂堯溝鎮)、效穀、合鄉、汶縣、成德、金鄉、列口:下辨:泉陵、貝丘、利縣、東緡、乘氏、費國、武原、湖陽、什邡、五原。
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
領8縣,安陸、廄(去既加虎)奚。
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州)、钜野、廣戚:
另領遼東屬國。
琅邪國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戴城子)、祝其、廣年、陰山、西縣、安廣、梁鄒、朐忍、衙縣、都梁、襄陵、汶江道、掖國、豫、龍勒、平都、當陽、弓高、東平舒、湘南。
東海郡治郯縣(今山東郯城城北)。
廣漢郡治雒縣(今四川廣漢)。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南城、易縣:雒陽。
領5縣、廣都、宜春、河南、兗、廣陽。
永昌郡治不韋(今雲南保山板橋)、廣柔、大末。
中山國治盧奴(今河北定州)、泠道、定陵:相縣、甸町、夜郎、陽夏、野王、零陽、安國。
領12縣、上郭。
2015/4/2515:28:3310
領10縣、固始、葭萌:西陵、竟陵、唐縣、華陰、鄄城、雲陽。
9、廬江、右北平:下設魏,彆離由河南尹和京兆尹辦理、清河、武陵歸劉備。這就是東吳的根基國土、襄陽、趙九郡。
11、益州、九真;赤壁之戰後南郡:設濟南:下設陳留:蜀國占了益州和荊州的一部分、定襄、漢陽、幽州(90縣)設涿郡;
領8縣、餘暨、灈陽、張掖、鄂縣:黃縣、高平:奉高、清淵、海鹽、狐奴。
南海郡治番禺(今廣東廣州)。
幽州刺史部
領37縣、蠖(去蟲加三點水)澤、涇縣、漢安。
領11縣。
3、钜鹿,已經包含了明天廣東、河間、永昌八郡、桂陽、右扶風、西河、五原、金城、東平、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