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帳中的二人還在深思,一名小校倒是急倉促的跑入帳來道:“將軍,於禁將軍軍報,袁熙親率兵馬三萬,趕奔樂陵而去了。”高夜聞言點了點頭,順手將那小校遞上來的軍報拿在了手裡,表示他臨時退下。翻開了軍報的高夜更是細細的看了起來。一旁的徐庶倒是開口道:“將軍,袁熙親身率兵去迎擊於禁將軍了?”
高夜兵馬渡河的動靜,從張遼開端架設浮橋之時,就被袁軍的標兵探知。比及高夜度過黃河隻是,平原城的城頭之上,各種守城東西早已經籌辦安妥。守城的張南更是每日都在查抄城防,以免有所疏漏。就連辛毗如許的文人,都是一身甲冑,一麵安撫城中百姓,一麵鼓勵著守城的士卒。是以到了早晨,等二人再到太守府相聚之時,都是渾身的灰塵,一臉的怠倦。
“如何行動?這還用問麼,當然是殺過河去!”大帳當中的徐晃聞言頓時笑道,“現在袁軍後撤,恰是我等渡河的絕佳機會,你說是吧將軍。”
張南聞言也是點了點頭道:“高夜部下就那點兵馬,就算他這些年戰無不堪,也一樣拿不下平原城。攻城攻城,那是要用性命往內裡填的!”
“嗯,我也是這般做想。好一個投石機,好一個高夜啊!不過我發明這投石機搬運不易,這幾日晚間也都原地不動,隻要少數兵卒看管。張將軍,不如趁夜突襲,將這投石機毀去如何?”
高夜微微一笑道:“元直心中所想的,是一出連環計。公明稍安勿躁,聽元直把話說完。”
高夜點了點頭道:“公明所言甚是,現在文則拿下了陽信,圍攻樂陵,袁熙那小子必定是深感壓力。這小子判定收縮兵力,倒也是明智之舉,隻是不知他是不是另有甚麼後招。不過現在袁軍既然後退,我軍天然要跟上纔是。高唐的文遠已經籌辦好了浮橋,隨時可供我雄師渡河,我軍也該行動了。”高夜一邊說著,一邊看著輿圖,隨即又開口問道:“元直,你有甚麼觀點?”
“哦?元直計將安出?”高夜隨即開口問道。
“張將軍,城防查抄的如何,可另有甚麼疏漏之處麼?”
目睹又是一塊巨石飛來,張南倉猝大喊,讓眾軍士躲好,謹慎不要被砸到。但是千斤巨石,其體積之大可想而知,那裡是說躲得開就能躲得開的。高夜未曾派一兵一卒上前,本技藝下的軍士士氣就已儘喪,這軍器當真短長!
濟南城中的高夜,自從收到了於禁拿下陽信的軍報,淡淡的笑容就從未消逝在高夜的臉上。提及來陽信不過是渤海郡東南的一個邊疆小城罷了,城不高池不深,乃至都算不得一個計謀要地。要在昔日,不管是袁熙還是辛毗都不會正眼瞧它一眼。但是這座城,卻毗鄰渤海,於禁的兵馬一登陸,略一休整隨即奔襲十裡,俄然攻擊,用於禁在軍報中的話來講那就叫“千人攻城,一鼓而下”。
高夜聞言點了點頭道:“恰是,於禁將軍來報,樂陵有守軍三千,他攻了兩次都未能拿下。現在袁熙部下出動兵馬近三萬,殺奔樂陵而去。”
徐庶聞言也是一咧嘴笑道:“我心中所思,後將軍已然儘知。不錯,不管是我軍佯攻平原,還是讓於禁將軍示敵以弱,都隻是這戰略中的一環。平原城即便是隻要五萬人馬,也不是我軍等閒能夠拿下的。故而還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