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功的堂弟李大目與李三交好,畢竟都姓李,李三來見黃巾差點被人砍殺,是李大目為其討情。
王侗於芝罘島授學、招納流民。
“那就多久三兒。”
黃單道:“之前先生不是還要獻上嗎?”
李功隨即叮嚀索隆幾句,靜等李三來。
李功點頭,一雪前恥,來時管亥特地叮嚀不成亂來,他如何一雪前恥?
之前能破三千黃賊,本日還怕五百黃巾不成。
“不當。”
此時的芝罘島,儒學隻是其皮,算術、工匠學、律學等百家雜學纔是有效治國之學。
自擊敗李功後,王侗在芝罘山諸族中威望大增,並且王侗又不抓權,這讓諸族老非常情願支撐他。
黃巾軍的將士則不出聲,戴甲黃巾的能力他們見地過,遠不是淺顯黃巾賊可比。
“那是未戰前,現在名聲在外,如果我們低頭,他們就會感覺我們是軟柿子,能夠隨便拿捏,如果我們不給,借敗李功之戰足可震懾管承等海賊。”
王侗獲得動靜,忙招諸族老前來議事。
李三把握黃巾俘虜大權,固然冇兵器可勝在人多都是見過血的,話語權大增,連帶李氏一族一躍成為芝罘島最大的一族。
李鴻出言支撐王侗,諸族老默言。
“這是天然。”
“先生,諸位族老,與其在此胡亂猜忌,不如某去探探黃巾的底,傳聞來得人還是李功,某與他另有幾分友情,可一探之。”
李功在芝罘島大敗,有很多是李三的功績,如果不是李三振臂一呼,李功單憑黃巾賊耗都能耗死山上的少年,可李三振臂一呼黃巾賊多反纔是局勢崩壞。
“這事,某做不得住,不過某可覺得渠帥牽線,向來先生不會如此吝嗇。”
“渠帥,李三來了。”
李功亦不肯再去芝罘島。
現在曬鹽略見效果,本來他們還擔憂鹽的前程,如果黃巾願做出承諾永不犯芝罘島,彆說一百石,就是兩百石為給他。
另有本地大族派來的後輩,他們固然也很戀慕主戰少年們,但是家屬傳來讓他們回家的號令,他們亦不得不平從。
“說吧!王侗派你來此何意?”
“為鹽而來,之前王侗承諾獻一百石海鹽的事你是曉得的,我就為此而來。”
李功聽到李三自報姓名有些驚奇的問道。
李功一驚,隨即明白李三的來意,正合他的心機,道:“把他帶來。”
“不當,不當。”
李三聽諸族老戰無戰心,不戰又感覺不好,頓時起家道。
或許這跟黃巾的發源有關,張角就曾多采取讀書人,才使得承平道極速生長開來。
“不錯。”
“為鹽來,給他就是。”
上一戰各族人死傷過百,這已讓各族老心疼難安,天然不肯再與黃巾血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