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諸位都上馬,隨某步行。”袁否從速翻身上馬,又命身後一眾文武也上馬,既然劉勳給足了他袁否麵子,他袁否天然也得投桃報李,既便明曉得這隻是做做大要文章,也起碼要把文章做足,是吧?
袁否聞言神采微變,急轉頭看時,公然看到一大群牛馬車仗以及行人,已經從皖城北門內浩浩大蕩的開了出來。
隻不過,看劉偕、一眾廬江文武以及士族的神采,袁否就曉得劉勳在廬江郡還是頗得民氣的,此時,就算劉勳真的想出讓廬江,他部下的人也不會承諾。
但袁否又豈會將劉勳的話當真?以是再三推讓。
要不是擔憂影響不好,楊弘乃至早就跳出來勸袁否收下印信了。
傳聞過陶謙三讓徐州,可劉勳跟陶謙能一樣嗎?兩人一個正值丁壯,一個卻垂老邁矣且病入膏肓,郡守這唱的是哪出?
徐盛或許不會叛變他袁否,可紀靈、金尚他們呢?
然後劉勳捧著印信對袁否說道:“公子,廬江本來就是先主公屬地,臣不過是代為看管罷了,今公子來歸,這廬江郡也該物歸原主了。”
當下劉勳急走幾步上前,伸手將袁否攙起:“公子快請起,臣忸捏。”
站在劉勳身的金尚也鬆了口氣,見麵之前,他最為擔憂的就是公子否會自恃身份,視劉勳為袁氏的家臣,到處要壓人一頭,如許的話局麵就會變得非常龐大,金尚內心天然但願袁否能夠喧賓奪主、入主廬江,不過這事不能急。
劉偕伸手一指火線,說道:“公子請看,家兄率滿城文武及士子百姓驅逐你來了。”
跟傳說中常住人丁超百萬的汴京更是冇法比。
便是紀靈、徐盛、張牛犢等武將,也滿心但願袁否能收下印信。
眼下的皖城能夠說是毫無防備,拿下不難。
沿途各縣守軍不但不加禁止,乃至還向袁氏殘部供應軍糧,雖數量有限,卻實在幫了袁否的大忙,因為袁氏殘部的軍糧早已經耗儘。
袁否內心俄然萌收回一個極其激烈的動機:拿下皖城!
劉偕騎馬走在袁否身邊,伸手遙指火線地平線上冒出來的城廓,先容說:“公子請看,前麵就是皖城了,皖城始建於春秋年間,原為皖國都城,初閏年間,陸康為遁藏戰亂將郡治從舒縣遷至皖城,先是加高城牆,又挖開護城河,乃有本日之氣象。”
有漢一代,口數超越一萬就算是大縣,上縣,這也是說,皖城相稱於五個大縣!
二十餘天後,袁氏殘部終究進至皖城北。
全部廬江郡的總人丁也不過二十萬人,這也就是說,全部廬江郡,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丁常住在皖城!
還隔著十步,袁否便長揖到地,朗聲道:“小侄袁否,拜見叔父。”
但是,在拿下皖城以後呢?又該如何善後?
袁否冷眼旁觀,將一眾廬江文武以及士族的神采,儘收眼底。
傾城相迎,這但是極昌大的禮節。
劉勳這才順水推舟承諾了袁否,然後命劉偕攜酒肉出城犒勞袁氏殘部,動靜傳開,袁氏殘部立即歡聲一片。
金尚費了這麼多心機,好不輕易才壓服劉勳采取袁氏殘部,他袁否若真敢動兵器,將金尚好不輕易才爭來的大好局麵毀於一旦,隻怕金尚會大失所望,即使不立即叛變袁氏,隻怕也會心生嫌隙,總之此後就彆希冀他會替袁氏效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