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_125 三戰儘複東郡地(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急取濮陽?”帳中諸將大驚,阿誰校尉急聲說道,“將軍,濮陽城堅,就算卜己真的派了兩路八千人出城,城中起碼另有萬餘人。我軍現在韋鄉的兵馬不到兩萬人,將軍先遣兩曲去白馬,又留下五千人守韋鄉,那麼能帶走的最多隻要萬人,以萬人取濮陽,恐怕難以猝克!若不能猝克之,那麼賊兵這兩路出城的兵馬必回返馳援濮陽,待到當時,將軍將要腹背受敵!”

傅燮說道:“固然如此,但我部隻五千人,我隻恐不能完成皇甫將軍的將令啊!”

皇甫嵩一笑,說道:“卜己儘收精兵,聚於三地:濮陽、白馬、韋鄉,企圖成鼎足之勢,以抗我王師,而荀司馬入東郡,一戰光複韋鄉,現又與傅司馬合兵擊白馬,白馬一下,濮陽就劃一孤城。卜己定早已心慌意亂,要不然,他也不會使出這‘小兒伎倆’,故弄玄虛,分兵兩路出城。諸君請試想:先丟韋鄉,白馬又被圍,濮陽城中又前後派了兩路兵馬出城,城中兵力完善,他正心慌意亂,忽聞城外倉促逃回一支自家的潰兵,會是何種反應?”

但是,卜己卻冇推測,皇甫嵩底子就冇把李驤的此計當回事兒,不但冇當回事兒,還嘲笑說是“小兒伎倆”,在對麾下諸將報告了一下“何為正奇”以後,當下於帥帳內傳下軍令:“本日,我便以正擊奇,再以奇破城,讓卜己小兒看看甚麼是正奇之道!”

韓立投降後,傅燮奉令率部入城暫駐、把守俘虜,荀貞償還皇甫嵩麾下,一入皇甫嵩帳中,他即心折口服地拜倒:“貞少學兵法,自發得知兵,今見將軍用兵,方知何為兵家!將軍今取東郡一戰,不動如山、侵犯如火。以此山火焚其賊兵,即便賊有萬,又何憂耶?”()T

皇甫嵩到了韋鄉後,遣荀貞、傅燮統兵五千,號稱萬人,擊白馬,自帶主力近兩萬人,亦號稱萬人,留韋鄉。卜己用李驤之計,遣兵兩路出城,一起兩千人號稱五千,徐行去韋鄉,一起四千人號稱三千,急援白馬,試圖以此來滋擾皇甫嵩的判定。

“然也,荀司馬在潁川兩度用‘偽為賊之潰兵計’賺開了襄城、郟兩縣的城門,我等今無妨借用其計,亦用此來騙開濮陽的城門。”

“隻恐卜己不會被騙。”

顧此失彼的意義就是:如果儘力對於來援的東郡黃巾,那麼必將就將圍不住白馬城中的韓立部,如果儘力來圍白馬,那麼必將就將擋不住來援的黃巾兵。

聽完皇甫嵩的將領,傅燮、荀貞對視一眼,傅燮蹙眉說道:“來援白馬之賊兵號稱三千,但據標兵瞭望察看,人數遠不止三千,從其行列的長度來看,估計得有四千來人。外有四千來援之賊,內有五千白馬之賊,我部隻要五千人,如果硬打,恐怕會顧此失彼。”

皇甫嵩大笑,說道:“有卿等在,我怎會腹背受敵?”

戲誌才低頭深思了會兒,抬開端,展眉而笑,說道:“皇甫將軍這是想‘正奇兼用’啊。”

荀攸點頭說道:“卜己遣兩路賊兵出城,一起號稱五千,一起號稱三千,從大要上看‘奇妙莫測’,不知其真假,然究其底子,此計卻隻見有‘奇’,不見有‘正’。冇有了‘正’,‘奇’就比如是無根之木,不堪一擊。誌才所言不錯,皇甫將軍必是看出了這一點,以是想正奇兼用,以我部為正,擋住九千賊兵,以主力為奇,先用儘力快速地毀滅彆的一起賊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