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_135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借皇甫嵩和董卓說話之機,荀貞細細打量董卓,見他年約四旬,體格結實,披甲帶劍,從頓時跳下來時行動敏捷,走路虎虎生風,說話聲音很大。

董卓先容完侍從他來的一眾將校,皇甫嵩也給他先容了一下北軍的那幾個校尉和傅燮、荀貞等人。

董卓不但有才武,有健俠名,並且他這小我會皋牢部眾,能得將士效死,比如在他跟著張奐大破漢陽叛羌後,朝廷賞了他九千匹縑,他說:“批示之功是本身的,但作戰靠的是將士浴血。”因此把這九千匹縑悉數分給了吏士,本身一點兒冇留。

荀貞發才衝這個年青人淺笑已使這個年青人非常呆怔,這會兒見荀貞又主動等他過來、問他姓名,更感覺奇特,忙答道:“久聞司馬之名,鄙人劉備,涿郡涿縣人也。”

聞得“鄒靖”之名,荀貞激ng神一振,急把目光從李傕、郭汜的身上收回,轉目觀之,見鄒靖年三十餘,其貌不揚,在他身後立了兩個從者。荀貞在鄒靖身上略看了一看,目光即直奔這兩個從者的耳朵和手臂上,見此中一人猿臂大耳,心中一動,再又往此人臉上看,見此人年事甚輕,最多二十四五,身高七尺五六,與本身類似。荀貞心道:“此人莫非就是?”

世人見禮畢,各歸軍中。

由董卓在前帶路,皇甫嵩先過界橋,留下傅燮等批示大隊渡河,他特地帶上了荀貞和他一起。

從甘陵縣到清河約有百餘裡,到了清河就等於到了廣宗了,河對岸就是廣宗。分開甘陵縣,行軍三rì,到達岸邊。此處有座橋,名叫界橋。荀貞記得rì後彷彿有個公孫瓚與袁紹的界橋之戰,隻不知阿誰界橋是否便是麵前這個界橋。早有一支漢兵在河邊等待,倒是董卓親來驅逐皇甫嵩。

他這話隻是客氣,他要真想拜師早就拜了。

不管董卓rì後有何成績,有多麼大的威權,現在他隻是一個前任的河東太守、現任的東中郎將。彆的不說,隻皇甫嵩、盧植、朱儁這幾小我就穩壓他一頭,也就是說,他還冇有驕橫的本錢。話說返來,皇甫嵩是左中郎將,董卓是東中郎將,皇甫嵩雖高一點,但兩人職位相差不遠,董卓似也不必如此恭敬。荀貞心道:“董卓如此恭敬,十之仈jiǔ是因皇甫嵩的家世。”

董卓施禮說道:“卓望將軍久矣”皇甫嵩回禮笑道:“與君多年未見,君之風采更勝往昔。”

皇甫嵩看到董卓來迎,令全軍停駐,帶著一乾將校出軍上前。荀貞以彆部司馬之職隨行此中。

——

因為才武和名譽,也因他熟諳羌人的環境,不久他就被州中征為州兵馬掾。兵馬掾是隻要邊州纔有的州職,其職責與本地郡的兵曹掾差未幾,責在保衛州土。董卓本身善騎射,又有健俠名,今又掌兵,遂為羌胡所畏。在州兵馬掾的任上他乾得不錯,先帝末年,遂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被征為羽林郎。”六郡良家子”,六郡指的是:涼州天水、隴西、安寧、北地與幷州的上、西河六郡,這幾個郡都在邊地,逼近蠻夷,修習戰備,民風尚武,百姓諳熟騎射,因自漢興以來,朝廷常從這幾個郡的良家子裡選佼佼者為羽林、期門,充當天子的衛士。

藉此機遇,趁皇甫嵩與董卓等在前策馬徐行說話的空兒,荀貞壓住馬速,讓過鄒靖等人,等來阿誰長臂大耳的年青人,笑問道:“觀足下邊幅必為豪傑,貞敢問足下大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