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_139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五)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邊走,皇甫嵩一邊問荀貞、傅燮諸將,說道:“冀州賊是由張角、張梁親身統帶的,剛纔在帳入耳董中郎說,其眾甚是精銳敢戰,城又堅厚,取之不易。諸君,有何良策?”

“將軍有所不知,此人姓劉名備,乃是中山靖王以後,盧公的弟子,涿郡人也。數月前,他聞盧公奉旨討賊,因聚眾前來助陣,被撥入鄒校尉麾下。方纔在清河岸邊,我見他邊幅獨特,故與之扳話,卻不料三言兩語之下,說得竟是非常投機,以是邀他早晨來我營中再秉燭夜談。”

荀貞、傅燮諸將紛繁策馬來到岸邊。他們的部曲有的已經度過河來,有的正在渡河,有的還在對岸。人太多,河邊太亂,大家隻能通太高低垂起的旗號來尋覓本身的部下。荀貞、傅燮深得皇甫嵩信譽,兩人的部眾是皇甫嵩所部的精銳,渡河最早。很快,荀貞就遠瞥見了本部的軍旗,岸上人多、車多,到處都是人群擁堵,騎馬不快,不到兩裡的路程,足足走了兩刻鐘纔到。

宗員知皇甫嵩治軍的特性,曉得每當駐軍之時,他一貫都是等兵卒們建好堡壘,紮好營帳,有處所住後纔會就舍帳,是以也不矯情地聘請他先去自家營中歇息,應諾告彆拜彆。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諾。”原中卿、左伯侯等人應諾,分出數人去各曲傳令。

侍從他馬邊的諸將齊聲應諾。

傅燮說的這個“宗校尉”就是此時正在前邊帶路,帶他們去築營之地的阿誰將校,名叫宗員,現為護烏桓校尉,原為盧植的幫手,現為董卓之副,皇甫嵩既然已到,那麼他天然也就又成為皇甫嵩的幫手了。皇甫嵩又問荀貞,說道:“貞之,你覺得呢?”

土山和壕溝以外則是層層疊疊的漢虎帳壘。

“三來如何?”

提及來皇甫嵩現在麾下足有五六萬之眾,但除了他的本部外,對盧植、董卓的舊部他都不熟諳,既不“知己”,又冇與張角交過手,也不“知彼”,確切分歧適暴躁浪戰。

每支軍隊都有王牌,王牌是甚麼?王牌就是最能打的。在皇甫嵩的麾下,荀貞部便是一個王牌,其他各部都認得他們的軍旗,冇人敢招惹他們,以是隻要他們不惹事就不會有事。

――

走在前頭的皇甫嵩聽到了這句話,轉頭瞧了一眼,待走出董卓的中軍後,把荀貞召來,問道:“貞之,你與那猿臂大耳之人是舊識麼?”

宣康答道:“各在本曲束縛部卒。”天本就熱,人又簇擁麋集,更加熱氣燻人,宣康滿頭大汗,抹了把汗水,又道,“過河的兵卒太多了,一多就亂,各部稠濁,剛纔接連產生了好幾起打鬥,……。”指了指遠處一個臨時豎起的高杆,說道,“連砍了三個腦袋才製止了混亂。”

傅燮說道:“我軍初到,才與董中郎、宗校尉會師。以下吏鄙意,似是不必急著攻城,可讓部眾休整一二日,趁此時候,我等先探探城中真假,摸摸環境,然後再議如何破賊不遲。”

此時他們已出了董卓中軍,能夠騎馬了。一個親兵牽著馬過來,皇甫嵩踩蹬翻上,坐於鞍上,卻不急著走,而是轉首回顧,不是去看董卓的堡壘,而是瞭望廣宗。

劉備心想:“荀貞年與我相仿,之以是能為千石吏不過是賴荀氏之蔭,我本日雖不及他,今後必能超越”正想著,瞥見荀貞跟著皇甫嵩、董卓等從帳中出來,兩人目光相對,他掩住野望,臉上現出謙虛的淺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