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_28 原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原師是想建議我動員百姓,多植桑樹麼?”

荀貞千萬冇有想到,身為承平道信徒的原盼、身為數年後就會拿起兵器、揭竿造反的承平道中一員的原盼,竟然會為此感喟,竟然為因嫌官方兵器太多而感喟!

原盼的這兩點建議,冇有特彆出奇的處所,老成之言罷了,但可謂“堂堂正道”。荀貞如果按此實施的話,短期內或許看不到結果,一年半載後,必有效果。但他並不滿足,又詰問道:“耕耘為本,餘者為末的事理很輕易對百姓們講清楚,但講清楚了以後呢?該如何詳細行事?我該如何切身作則?”

“些許粗陋的見地,那裡敢當的一個‘賢’字?”

荀貞為獲得荀衢的同意出任亭長,曾舉出陳留仇覽的例子。此前秦乾、劉儒來亭中時,已經劈麵獎飾過他,現下又獲得原盼含有攻訐的鼓勵。他也不知該歡暢還好,還是該苦笑纔好。六合知己,他對荀衢說那番話的時候,是絕對冇有想到將之彆傳,以此博得名譽的。

荀貞回過神:“倒也不是。……,黃公,你久在亭部,應當比較體味原盼吧?你感覺他是個甚麼樣的人?”

他悄悄感喟,想道:“掀起亂世的恰是承平道信徒,而現在勸我嚴懲輕俠的卻也是承平道信徒。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諷刺。”又想起了秦乾,“秦乾把他當作仇家,但在整治輕俠這一塊兒上,他們兩人卻不謀而合,意義不異。嘿嘿,嘿嘿。”內心這麼想,臉上冇閃現半分,讚道,“賢哉原師!”

“除了懲辦輕俠,原師感覺我還應當做些甚麼?”

原盼說道:“荀君王謝後輩,博讀史乘,當知前漢龔渤海的故事。君今為繁陽亭長,雖隻轄十裡之地,但也算為政一方了,何不效仿前賢,疏導百姓呢?”

“已經商討得差未幾了,各家各戶各出多少錢,也大抵定下來了。隻等把錢收齊,便去縣中市裡采辦桑苗。比及本年雪後,立春之前就能種下了!”

“龔渤海?原師說的但是龔少卿麼?”

不管原盼是何出身,不管他是不是承平道人,也不管他數年後會不會造反,起碼他的這幾句話是“父老之言”。原盼笑道:“鄙人不過一個鄉野鄙人,略讀了些書,和荀君你是不敢比的。幾句隨口的話,如果荀君感覺對,是鄙人的幸事;如果說錯了,還請荀君幫我改正。”

“本日我與周公、三郎、四郎、阿卿會合彈室,恰是為了商討此事。”

“我傳聞荀君有陳留仇季智之誌,不肯為勞形之吏,而願為生民做事。既然有如許的誌向,還怕有做不成的事情麼?”

“然後呢?”

原盼剛纔話中有一句:“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出處是《漢書?食貨誌》;再之前,他還援引過孟子、孔子的話。當世不比後代,讀書不易,他能隨口援引史籍、典範中的語句已經讓荀貞吃驚不淺。此時,又聽他說“朝廷本有法律”,竟是不但熟讀文籍,更曉得朝廷律令。荀貞冇法再把他當作一個淺顯的承平道頭領來對待了。

“在這個根本上,荀君能夠再切身作則,教誨百姓甚麼是本、甚麼是末。當百姓們分清了本末以後,曉得了甚麼是首要的,甚麼是不首要的以後,亭部中天然也就翕然安好了。”

“這話如何說?”

黃忠自無不允之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