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謄寫此簡的郡集曹吏員寫了個錯彆字。依漢吏法,公文的格局寫錯、有錯彆字都是要遭到懲辦的,嚴峻的乃至奪職。荀貞禦下寬仁,隻要不犯大錯,對此類小錯凡是不予究查,賜與寬恕,他早前在趙郡就寬恕過一個醉後吐在他車上的小吏,今在魏郡一樣秉承此仁厚之風。
荀貞對此也無可何如。
荀貞悠悠說道:“吾妻知吾思鄉,給我寄來了些故鄉美物,數日前到了府中,此中有豆醬一罈。離家久矣,久思故鄉飲食,不瞞諸卿,得了故鄉豆醬後,我這幾天胃口大振,日蝕鬥米。”
待其來到,劈麵細問屯田諸事。
“這麼多的計簿,我隻讀就覺倦怠,況乎寫?此次就算了,不必懲罰,叫他改了就是。”
“這……。”
“郡今安寧,少盜賊,能有何事?”
“便是無事,明公如出行,處所必驅逐,這也是擾民之舉。方今秋收、秋種方畢,吏民勞累,恰是到了該當平靜有為、讓吏民獲得療養的時候,吾聞仁主明君以攝生民為務,昔何敞為汝南太守,立春日,常召督郵還府,督郵尚不欲其擾縣,明公為郡將,又怎可為此擾民之舉?”
尚正應諾,捧著這卷竹簡出去了。
荀貞遂傳檄郡南,命江禽、任犢、原盼擇日來府。
恩德不是隻表示在大的方麵,衣食住行,從小處動手,如東風化雨,潤物無聲,更能得人,就像劉備,他早前和關羽、張飛寢則同寢,食則同食,搞的彷彿一家人似的,這纔是最能得人儘忠的恩德,荀貞也要讓江禽等感覺像是他的家人,如許的乾係才最安穩。
荀貞留江禽三人在郡府裡住了一晚,第二天送他們出府拜彆。
明天氣候不錯,陽光熙暖,細風吹麵不寒,荀貞靜極思動,忽有了出縣一行之念。
在典韋受命去取此二物時,荀貞對江禽三人說道:“魏郡迭遭賊亂,郡縣貧弊。前些時,各縣報上了本年秋收的糧數,實未幾也,因為賊亂,民戶縮減了很多,上個月的秋種固然還算不錯,可耕作的畝數不及往年,即便風調雨順,來歲的夏收環境也不會太好。民以食為天,屯田不但事關郡府支出,更事關郡人丁糧,諸卿萬不成輕視,要謹慎詳確,不容有失。”
“各縣的秋糧、稅錢雖已多收得,但到底還冇有送到郡府,萬一在錢、糧送來前,而郡府裡殘剩又被明公用去之時,郡裡呈現甚麼變故,急需賦稅,該當如何是好?”
荀貞又想起了荀彧,隻是荀彧亦有他的前程,天下未亂前倒是用不成他了。
想起杜買、繁譚、李驤等人正在被趙然拉攏,荀貞又叫人給杜買、繁譚各送了一盒豆醬,給李驤送去了一件冬衣,為不顯得高聳,連帶陳午、陳到、文聘等冇在郡府的籍貫非潁川的諸人也一人各送去冬衣一件。
荀貞加以鼓勵,說道:“原卿勞累有功,我當嘉獎。”命侍立堂外的典韋去後宅取一瓶蒲桃酒和一盒豆醬來,籌辦賜給原盼。
尚正性樸重忠正,荀貞雖受他攻訐,卻也並不憤怒,笑道:“秋收已畢,各縣的頭錢、更賦等稅也多已收上,縣裡邊的錢、糧諸物不日便可送至郡府,郡裡哪像主簿說得如許寬裕呢?”
書柬裡記寫的都是各縣客歲一整年的各項詳細事情,荀貞為郡長吏不久,之前極少打仗這類東西,看時本就感覺古板,可身為郡太守,對各縣的這些東西又必必要清楚體味,古板也不能分神,又需求全神灌輸,看個一卷、兩卷還好,看到五卷、六卷便不由怠倦,勞累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