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_50 勵士出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貞請為明府畫圖以示之。”

次日一早,程偃派人去潁陰送信不提,未到辰時,王蘭又來了。

他的麾下多是新卒,此前冇有打仗過軍紀、軍令。如果儘數照搬軍中的律令,隻教士卒們全數學會這一條,少說也得一個月的時候,這南下也就不消去了。

侍立在荀貞身後的程偃在台側直立了一個高竿,於竿上懸一畫像,畫像中人恰是波才。

最早是軍樂隊入場。

人美,騎快,車動,馬嘶。煙塵滾滾,滿場屏息。勝利地從戰車上解下驂馬,辛璦兩腿用力,立於騎上,一手控疆,一手牽著盜來的驂馬繞場一週,歸於台下。場中場外歡聲雷動。

沿著事前規定好的線路,諸曲一個接一個地從場右行至台下。到台下的士卒跟著號令,轉首目注台上。樂進曲的蹶張士挾弩拔刀,餘下諸曲的士卒則高舉矛戟,齊聲呼:“殺賊,殺賊!”

郟縣、襄城縣皆在汝水的北岸,已被黃巾軍攻陷,現於波才的手中。

在每一曲前皆有本曲的軍旗為前引,並有鼓聲為導,士卒隨在旗後,依鼓點而行。

“夫全軍之眾,畏我則不畏敵,畏敵則不畏我,此獎懲之以是設也。”獎懲的終究目標就是要讓士卒們“畏我”。隻要“畏我”了,纔不會“畏敵”。隻要不“畏敵”,才氣克服仇敵。

如高甲、高丙、蘇則、蘇正、劉鄧、辛璦等各有所長的諸人在射完箭後也隨之上場,或在場上演出騎射,或演脫手搏、擊劍,或演出弄馬、盜驂。

文太守道:“嗯。”

站在場左的新卒們伴著鼓點,跟著旗號,再又次第入場,立於高台之下。

“傷害”和“高難度”帶來的就是使觀者目炫神迷、如癡如醉。

一個上午,教了這第一道軍令。

席間,文太守問道:“荀掾這幾日練習頗具服從,明天就要南下了,不知對擊賊之事,荀掾可有方略?”

弓手、弩手的射技不一,前邊十個組都是在標靶前五十外射擊的,後邊五個組有四個組是在八十步外射擊的,最後上場的這個組則是在百步外遠射。

十五組,一百五十人,每人三矢,大半正中標的。冇能射中標的的也偏差未幾,箭矢也都射到了箭靶上。台上諸吏指導獎飾,營表麵者為之喝彩。

次日一早,全軍開赴。

再比如:在與仇敵白刃搏鬥時,千萬不要逞小我之武勇。

荀貞遂折弓斷箭,拔劍指天,誓詞:“漢賊不兩立!今南下,破賊乃還!”

當晚,文太守宴請荀貞,為他壯行,郡中諸吏作陪。

自成軍以來,荀貞尚不決過任何軍令。

插手檢閱的兩千新卒穿戴剛發下的絳色軍衣,排著整齊的行列站在場外,等樂隊至台左停下後,先從樂進的第一曲起,各曲次第入場。

漢之檢閱軌製本有兩種。一種是在京師停止的“貙劉”和“承之”,一種是在郡國停止的“都試”。光武天子複興漢室以後,為了加強中心集權,確保中心對處所軍事上的居重馭輕,持續五次罷省郡國兵,並省諸郡都尉,內郡的“都試製”也就隨之停止了。

荀貞答道:“用兵貴慎重。今我軍少,賊眾,且我部又為新卒,多數士卒未曾經曆過戰陣,急恐得勝。這幾日,貞與戲忠、荀攸細心商討過了,皆以為與其急擊,不如慎重。”

故此,他隻簡樸地規定了三條:“不從令者,斬。臨敵畏逃者,斬。戰未畢而哄搶首級、財物者,斬。”同時作為彌補,又規定了一條:“戰罷,緝獲之物三成歸軍,三成歸吏,四成歸卒。”這一條不算是“罰條”,算是對疆場緝獲該如何分派的一個規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