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_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不借糧、殺信使是霸道,允與其通市是霸道,寬猛相濟不止是治國術,亦是對於賊寇的良術。

“郡府如安,群賊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現在內不安,何故談攘外!是故我又允他之所請,承諾和他通市。”

宣康不解荀貞的企圖,問道:“明公,公既為了震懾於毒,連殺了他兩個信使,卻又為何承諾他通市之請?”

兔子急了還咬人,何況是人?荀貞先回絕借糧,又連殺於毒兩個信使,如再回絕於毒通市的要求,那麼為了自保,於毒很能夠會心一橫,乾乾脆趁荀貞安身未穩之際,再掀起一場亂事。

荀貞固然“取信”地砍下了第二個信使的腦袋,但在複書中卻承諾了於毒的要求,不過冇有按於毒說的,把通市的地點設在鄴縣,而是把通市的地點選在了於毒的地盤裡。

“不能。”

宣康明白了,說道:“是了!公既已回絕借糧給他,又連殺了他兩個信使,如果再回絕他通市之所請,那麼他必會惶恐不安,為了自保,說不定會趁明公初來乍到、郡內不穩之機,乾脆突然起亂,明公為了拖住他、安撫他,以是承諾了和他通市。”

未幾時,王淙等吏來到。

“恰是。”

荀貞又等了三天,到第九天頭上,他連殺於毒兩個信使的事兒早就傳遍了鄴縣,而郡丞、郡五官掾、功曹、東部督郵諸吏還是稱病療養,不來拜見,他決定不等了,一大早登入正堂,傳檄把現在郡府裡上值的各曹吏員召來。

荀貞這幾天在府裡細細地想過了,魏郡現在的情勢不平穩,外有於毒窺測,在這麼個背景下,必必要儘快地穩住郡府的局麵,既然郡府裡的那些右曹大吏們不共同他,阿附趙氏,那麼乾脆就效仿朱博之故事,把他們悉數斥退就是。

“以康度之,應有兩個啟事。”

“說來聽聽。”

荀貞到任以來,這是初度大召郡吏登堂,來的這些郡吏不曉得荀貞想乾甚麼,紛繁暗中猜想不已,拜見過了,規端方矩地站起,哈腰垂手,排成數列,站在堂中。

宣康蹙起眉頭,深懷憂愁地說道:“‘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內’,此語甚是,但是話雖如此說,但是明公,郡縣吏員多阿附趙家,明公到府已經六日了,郡丞、五官掾、功曹、東部督郵諸吏卻遲遲不肯露麵,以‘抱病’為藉口,至今不肯來府中拜見明公,這又該如何是好?”

朱博,字子元,前漢名臣,他出身貧家,入仕之初和荀貞一樣,也是從亭長做起的,標準的“起於寒微”,後被察廉,廉者,孝廉之廉,兩漢之察舉孝廉不止舉孝廉,偶然也會分為兩類,把孝和廉彆離單列出去,或單舉孝,或單察廉。察廉,顧名思義,主如果用來甄提拔舉廉潔的吏員的。自被察廉以後,朱博的宦途就走上了坦途,前前任過縣丞、郡功曹、縣令等職,因有政績,複遷冀州刺史,又遷琅琊太守。

宣康低頭想了會兒,記起了朱博任琅琊太守時的一個故事,驀地抬首,說道:“明公想用朱博的故事來整治郡吏!”

“卿知前朝杜陵朱子元為琅琊太守時的故事麼?”

“叔業,我且問你,你說於毒為何不早不晚,恰幸虧我到郡的次日問我借糧?”

“不錯,他如果真想借糧,不會隻借兩萬石,戔戔兩萬石,與其說借糧,不如說是在‘趁火打劫’,想看看我在內部不穩的環境下是否會對他讓步和讓步,糧我如果借給他,就申明我怕了他了,他絕對會得寸進尺,越是這個時候,我越不能讓步,以是我不借,並連殺了他兩個信使,但是叔業啊,你也看到我們到魏郡後的環境了,這個環境下,我能出兵擊討他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