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_6 邯鄲陌上九月秋(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貳心道:“隻是,要想招兵就得有糧食。常山缺糧,趙國地狹民少,想來更加缺糧。瞧常山這窘狀,連亭長都養不起了,何況征召jīng勇、練兵養兵?這糧食卻該從那邊來?”思忖揣摩,想道,“我是中尉,管不了民事,糧食終究還得藉助趙相劉衡。皇甫將軍說此人忠信知兵,叫我不必擔憂他會掣肘,待我去到趙國後卻得儘快見他一見,看看他到底是一個如何的人。”

他坐著時不顯,這一站起來,荀攸等頓時不覺暗讚:“好一個糾糾男兒!”

原中卿、左伯侯等留在裡外,把守馬匹。嚴猛前頭帶路,荀貞、荀攸、辛璦、典韋、宣康五人在後相從,六人步入裡中。裡中農宅整齊不齊的擺列在裡路的兩側,鄉間農宅比不上縣裡,築有院牆的寥寥無幾,絕大部分都是用籬笆圍院,院中多植有桑、梨之樹。桑葉漸落,梨正熟時,放眼看去,入眼儘是大大小小掛在枝頭的黃梨,梨香混入清冷的風中,沁民氣脾。

荀貞如有所思,心道:“邊郡鐵騎、丹陽jīng卒當然天下著名,燕趙慷慨悲歌之士亦久有盛名,這冀州卻也是一塊jīng兵之地啊!”他現為趙國中尉,隻要打起抵抗黃巾餘黨的旗號便能夠在任上招募燕趙jīng勇,光亮正大地擴大部眾。——人還未到趙國,他就已經開端打算起rì後的招兵來了。

聽到這裡,這一篇趙盾弑君的故事差未幾已算結束,荀貞於籬笆牆外出談笑道:“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境乃免’。叨教院中君子,你覺得孔子的這句話說得對麼?”

嚴猛撇了撇嘴,說道:“這也叫短長?不就連珠箭麼?我也會shè。……,我子龍兄的箭術才叫絕妙。我子龍兄不止箭術絕妙,並且騎術jīng良,又矛劍雙絕,威震常山,縣人那個不知?前幾個月,近萬黃巾擊我真定,時我城中守卒不到兩千,滿城吏民儘皆顫栗,唯我子龍兄不懼,帶了十餘騎出城逆擊賊兵,兩進兩出,無人能阻,城中守卒、吏民是以士氣大振。黃巾賊圍城半月,無功而返。建功疆場,保家衛國,這纔是大丈夫,在溪水邊shè幾支箭算得甚麼?”

“shè箭的阿誰?叫夏侯蘭。”

讀完了手中的這片竹簡,他翻疇昔,接著往下讀。

諸人應諾。

荀貞聞言轉顧,悄悄鼓掌,笑道:“‘建功疆場,保家衛國,這纔是大丈夫’。說得好,說得好啊!”

奶名小熊,大名嚴猛的少年不屑地說道:“他怎會是我子龍兄?他是我子龍兄的部下敗將。”

很快,少年就讀到了晉靈公遣刺客刺殺趙盾的處所:“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噢?本來此話是趙君所說?”

秋風清吹,梨花舞落,落在這少年的肩頭、席上和竹簡上。這少年冇有在乎肩頭的梨花,隻悄悄拂去了落於書柬上的花瓣,持續讀道,“三進,及溜,而後視之,……。”

鄉裡外溪水潺潺,清可見底,溪岸上柳樹垂條,夏侯蘭等就是在這條溪水邊shè箭的,不過他們是在溪水上遊,離鄉裡有段間隔。裡外的空位上種有桑樹,桑葉多數已黃,秋風一吹,時有落葉飄零,在地上積了一層,踩上去軟綿綿的,沙沙作響。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