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強皇帝1_第51章 遊俠兒的利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但是,如果是鮑煒、李氏兄弟如許的良家後輩倒也罷了,王越門下的弟子,卻大多是從各地堆積到京師的遊俠兒。他們固然講義氣,重然諾,情願為朋友、恩主赴死,但是正如韓非所說的“俠以武犯禁”,這些遊俠兒可向來不是金庸筆下“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相反,大部分的遊俠兒,看重的,都是小我恩仇,對於本身的恩主,他們“言必信,行必果”,不吝負氣殺人,冒犯律法。可惜與後代武俠小說鼓吹的俠義精力大相徑庭的是,在貧乏公道公允的社會氛圍裡,他們也極少有人去鋤強扶弱,用武力來蔓延公理。相反,大多數環境下,他們投效的都是處所豪族,為其充當虎倀。這是因為遊俠兒們多數處置一些“涉黑”的活動,也常常一言分歧就負氣殺傷性命,隻要投奔豪強之家,才氣獲得庇護,免於被官府究查罪惡。

現在的劉照,並不是冇有才氣庇護這些遊俠兒,相反,他的孃舅何進官居河南尹,洛陽的治安也在其統領範圍以內,想要庇護幾個犯法的罪人,能夠說是易如反掌。但是,如果這些遊俠兒依仗本身的庇護,行事更加肆無顧忌,那就不是劉照想看到的了。

曹操用得,那麼本身這個有著“先見之明”的穿越者就用不得嗎?劉照終究拿定了重視,對著史阿說道:“子陵,王師的門下,天然都是技藝超群的劍客。但是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出身販子遊俠,常日裡桀驁不馴慣了。而到了我的門下,倒是要守諸般端方的,不曉得他們可否做到啊?”

那麼,這些遊俠兒就真的一點都用不得嗎?想到這裡,劉照不由想起了曹操。汗青上,曹操身邊聞名的虎衛軍中,就有很多劍客、俠士效力,他們本來都是虎衛軍的統領許褚的門客部曲,跟從許褚一起投奔至曹操帳下,厥後這群人因軍功封將軍者十餘人,為校尉、都尉者百餘人。

王越一擺手,道:“不必多禮,子陵,傳聞你已被弘農王招攬至門下效力?這實在是可喜可賀啊。”

但是,每天夜裡,撫劍瞻仰星空,王越心中卻總有一種既不甘心,卻又有力的感受。他自幼習練劍術,想的是今後能奔赴疆場殺敵,靠本身的武功,博取一份功名。誰曉得被提拔入虎賁以後,蹉跎十餘年,不過從虎賁節從熬到了虎賁郎中,空有一身技藝,卻無處殺敵建功。現在回想起來,或許是本身當年年青氣盛,又自恃劍術高超,以是脾氣孤介不肯合群,這才使得同僚冷淡,下屬嫌棄罷?不然,當年(永康元年,167年)東羌、先零犯境關中,朝廷調派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征討,從虎賁、羽林郎官中點選技藝高超者從征。羽林郎董卓當選,拜為軍司馬,其他諸人,也都彆離被點選為假司馬、彆部司馬、軍侯之職,唯獨對他,下屬置若罔聞,不予舉薦。這一戰,從征之人皆立下了軍功,董卓升遷為校尉,其他世人,也都各有遷升。現在,其彆人的狀況不得知知,但是董卓已然官拜河東太守,牧守一方,這怎能不讓王越羨煞。

史阿上前施禮,道:“多日不見,王師可還安好?阿在此恭祝吾師身材康泰。”

史阿聞言,嘿嘿嘲笑:“且不說弘農王是嫡宗子,又賢名遠播,深得大臣推戴,擔當大統,可謂十拿九穩。就算是天子偏疼董侯,到時候橫生枝節,又能如何?繁華險中求,這恰是我等建功立業、酬謝主上的好機遇,不然,弘農王養你我何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