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關羽在北,趙雲在南,二人各領數萬雄師在外,張飛又借調江東,互助孫權攻合肥。
既顯現了士燮對劉備的尊崇,又包含了一絲將劉備以仁德之名架起來,善待其兩個嫡子的心機。
趙林則率精騎八百走陸路,經賓陽、武鳴、平果、田東,再轉道向北,至都安、巴馬,先行降伏二地之瑤族,再領兵南下,與陸遜彙合,一齊攻河口瑤族並屏邊苗族。
趙林從縣令口中得知,兩月前巴馬瑤族派兵出征,十餘日便敗北而歸,口稱獲咎了天神,這段光陰以來,蠻人皆在族中,並不過出,似在祭奠盤瓠大神,求以庇佑。
及至布山,麵見叔父趙雲,具言家中統統安好,叔母懷胎六月,安樂。
士廞在交州時,先去拜見了趙雲,也同時帶來了趙雲的手劄。
厥後有一猛士掣大旗,旗上書曰:漢虎雛將軍趙。
局勢告急,趙林不得擔擱,領命以後便叫親衛傳訊江陵家中,本身則領本部精騎速歸交州。
若襄樊攻陷,江陵北方有此二堅城為樊籬,江陵也不必留萬餘雄師駐守。
趙雲聞言大喜,信中不免也在感慨,恐怕孩子出世之前,是趕不回江陵了。
城牆之上,多有昔日被趙林放回的蠻兵,待見到趙林駐馬城下,看清麵龐,皆跪地叩首,口稱:“叩拜天神。”
趙林卻信心實足,直言務必在兩月內平蠻夷之亂,叫叔父能及時趕回家中。
趙林每隔七八日,便回江陵應戰四女的聯軍,然虎雛將軍雖勇,卻始終寡不敵眾,每次都被殺的大敗而歸,隻得逃回夷陵大營,與魏延參議技藝撒氣。
喜好三國:殘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請大師保藏:三國:殘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蘇櫻已有雙十韶華,顛末與趙林的連番惡戰,終是懷上了趙林子嗣,隻是不知是男孩還是女孩。
巴馬與都安相鄰,二地瑤族聯絡頗多,然巴馬距河口有千裡之遙,且有群山隔絕,二地瑤族並不熟知。
藍嶺的傷勢還未曾病癒,臉上的結痂剛纔凝固,聞有漢人馬隊叫門,急領親信登城樓瞭望。
藍嶺本欲與趙林再戰一場,見麾下族人早被趙林氣勢懾,兵無戰心,遂隻得作罷,開口喝道:“趙將軍來我巴馬有何貴乾?”
諸事商定,依計而行。
時任田東縣令出城來迎趙林,欲請趙林至城中飲宴,被趙林婉拒,卻多問了一些巴馬瑤族之事。
縣令一一作答,並無坦白。
叔侄二人與一樣來到布山的徐庶參議一番,決定徐庶在趙雲的幫部下領受郡縣城池,安撫百姓,陸遜領兵走水路,逆左江南水兒上,繞諒山,至龍編,再沿紅河向西北,屯兵於宣光。
信中言,剿蠻之事當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趙林曾被瑤族尊為天神,若欲使蠻族安寧,進而得蠻兵互助,須令趙林為將,或可使蠻族不戰而降。
士廞攜其父士燮的親筆手劄奉上。
信中除了士燮願將交趾郡以外的郡縣先行交割給劉備以外,幾近都是稱道劉備仁德之名的富麗詞采。
現在劉備個人目標清楚,是為先取交州,再取川蜀,順勢取漢中,複高祖舊業。
山路難行,趙林所部雖是馬隊,卻多是牽馬步行,直走了十餘日,方纔到達田東。
顛末士廞代表士家與龐統協商,交州合浦郡陸川廉江以西,並榆林郡先行交割予屯兵布山的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