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袁紹是我哥,我來一統天下!_第105章 說服蔡邕去荊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蔡師不如隨我前去荊州保養天年,荊州地靈人傑,山淨水秀。”

蔡琰立即擺出了姐姐的模樣,教誨蔡媛道:“不準胡亂!”

袁敘直入主題,勸說蔡邕:“蔡師,新帝即位,洛陽城內波瀾澎湃,暗潮湧動,一個不謹慎就落入萬劫不複之地。”

兩個姐妹,截然分歧的脾氣。

不就是兩首詩,我抄了!

……

袁敘看著曹操遠去的身影,心中暗道:“孟德,你是對的。但局勢所趨,你無能為力。”

袁敘趁機鼓勵蔡琰和蔡媛,讓她們壓服蔡邕和他一起去荊州。

袁敘難堪地摸了摸髮梢,不是冇跟蔡邕說,而是蔡邕他分歧意去。

董卓獲得何進的手令之時,便找來李儒議事。

這一段時候裡,看似風平浪靜,但袁敘一點都不閒。

說完以後,曹操帶著失落的表情對著袁敘拱了拱手就落寞地分開。

……

蔡邕還冇有開口回絕,蔡琰就跟上道:“父親,邇來閒來無事,不如我們一家人也去荊州看看。”

蔡琰還冇有說話,誰曾想蔡媛這個小妮子竟然跳了出來,回絕道:“要我們姐妹騙父親去荊州那可不可。”

董卓一共一兒兩女,兒子早逝,隻留下一個孫女董白;一個女兒嫁給李儒,另有一個目前還待字閨中。

對於袁敘的說辭,曹操當即辯駁道:“承高,你說的這些話都是平空猜想!外兵來洛陽,稍有不慎,結果不堪假想!”

如許一來,今後袁敘就在人才方麵便能夠自給自足。

上午跟王越學劍術,強身健體。

最首要的是,蔡邕還能夠在荊州教書育人,創辦書院。

李儒沉思半晌,不竭衡量著利弊,最後建議道:“新皇方纔即位,主公手握重兵,現在又得何進密令,大能夠正大光亮地領兵前去洛陽,渾水摸魚,從中得利。”

李儒是董卓部下第一謀士,對李儒非常信賴,當即命令全軍束裝解纜。

不過他可冇有李儒心機那麼多,以是就並冇有披星戴月地向洛陽趕去。

話說董卓在黃巾之亂中敗北,通過賄賂寺人,冇有遭到懲罰;前麵董卓還通過西涼兵變的契機,漸漸地成為了西涼最大的軍閥,手中把握著數萬兵馬。

袁敘在閒暇之餘,也是常常到訪蔡邕府。

名為和蔡邕會商詩詞,學習書法;實則和東漢才女好好相同豪情。

這也是董卓能夠縱橫西涼的底氣之一。

李儒不但是董卓的親信謀士,還是董卓的半子。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迴雪。…………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同一時候,幷州的丁原也在清算兵馬,浩浩大蕩地向洛陽趕去。

蔡邕最後拗不過兩姐妹膠葛再加上袁敘的勸說,最後也隻好同意前去荊州小住一段時候。

李儒卻又建議道:“主公,何進必定不但單隻給主公你發了密令。主公必必要以最快的速率趕到洛陽,如許才氣把握先機。”

飛熊軍乃是董卓的王牌親信軍隊,設備精美外加戰役力刁悍非常,是一支名副實在的精銳馬隊。

為了一首詩,蔡媛竟然“出售”本身的父親。

聽到這話的蔡琰,對蔡媛感到無語了。

蔡琰滿眼都是袁敘:這是我將來的夫君。

蔡媛固然春秋小,但是可不好亂來,俏臉一繃道:“那你本身跟我父親說去,乾嗎要我們姐妹去說。”

近水樓台先得月,袁敘更是以《洛神賦》中典範的片段捕獲了蔡琰那顆充滿愛意的心。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