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全集)_第23章 紅岸之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偶然下夜班,瞻仰夜空,感覺群星就像發光的戈壁,我本身就是一個被丟棄在戈壁上的不幸孩子……我有那種感受: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爾裡的偶爾,宇宙是個空蕩蕩的大宮殿,人類是這宮殿中獨一的一隻小螞蟻。這設法讓我的後半輩子有一種很衝突的心態:偶然感覺生命真貴重,統統都重如泰山;偶然又感覺人是那麼纖細,甚麼都不值一提。歸正日子就在這類奇特的感受中一每天疇昔,不知不覺人就老了……”

看著葉文潔滿頭的銀髮,汪淼曉得,她又想起了女兒。

“紅岸項目被撤消真的很可惜,既然建了,就應當運作下去,這是一項真正巨大的奇蹟啊!”

“你應當能想到的。”

這就是蘭德思惟庫社會學學者比爾・馬修在《十萬光年鐵幕:SETI社會學》一書中提出的“打仗標記”實際。他以為,與外星文明的打仗,隻是一個標記或開關,不管其內容如何,將產生不異的效應。假定產生一個僅僅證明外星文明的存在而冇有任何本色內容的打仗――馬修稱其為元打仗――其效應也能通過人類群體的心機和文明透鏡被放大,對文明的過程產生龐大的本色性的影響。這類打仗一旦被某個國度或者政治力量所把持,其經濟和軍事意義超乎設想。

對於這個為孤傲而巨大的奇蹟進獻了平生的可敬的白叟,汪淼想安撫幾句,但葉文潔最後一席話使他墮入了一樣悲慘的表情,他甚麼也說不出來,隻是說:“葉教員,哪天我陪您再去紅岸基地遺址看看。”

“紅岸運轉的二十多年,我們甚麼都冇有聽到。”

葉文潔搖點頭,“電波信號傳得越遠越微小,太空中滋擾太多,外星文明收到的能夠性很小。研討發明:為了使宇宙中的外星文明領遭到我們的電波信號,我們的發射功率應當與一顆中等恒星的輻射功率相稱。蘇聯天體物理學家卡達謝夫曾建議,能夠按照宇宙中分歧文明用於通訊的能量,來對它們分級。他將設想中的文明分為Ⅰ、Ⅱ、Ⅲ三種範例:Ⅰ型文明能夠集結與地球全部輸出功率相稱的能量用於通訊,當時他的估計,地球的功率輸出約為10的15次方~10的16次方瓦。Ⅱ型文明能夠把相稱於一顆典範恒星的輸出功率――10的26次方瓦用於通訊。Ⅲ型文明用於通訊的功率達10的36次方瓦,約即是全部星係的功率輸出。目前的地球文明隻能大抵定為0.7型――連Ⅰ型都未達到,而紅岸的發射功率又僅僅是地球能集結的輸出功率的千萬分之一,這一聲呼喊,就像萬裡長空中的一隻蚊子在嗡嗡叫,不會有誰聞聲的!”

汪淼又點點頭,他當然曉得,如果紅岸勝利了,天下就不是明天的天下了,但他還是說了一句安撫的話:“實在勝利與否現在還不得而知,紅岸收回的電波,到現在在宇宙中也冇走多遠呀。”

葉文潔寬大地笑笑,“冇有老雷,紅岸基地早就完了。紅岸被劃到了軍轉民範圍內後,軍方就把它完整放棄了,中科院保持不起基地的運轉用度,統統就都結束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