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_第4章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256)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為順也;負者,失也。相互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201)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偶然;但浮者,必盜汗出。

(206)陽明病,麵合色赤,不成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倒黴也。

(245)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一作如)也;汗出多者,為過分;陽脈實,因發其汗,出多者,亦為過分。過分者,為陽絕於裡,亡津液,大便因?革更?也。

茵陳蒿湯方:

(210)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者,重語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251)抱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革更?;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極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受食,但初頭?革更?,後必溏,不決成?革更?,攻之必溏;須小便當,屎定?革更?,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250)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革更?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247)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搏,大便則?革更?,其脾為約,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

(198)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249)傷寒吐後,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

蜜煎導方:

(252)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反麵,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188)傷寒轉係陽明者,其人湒湒然微汗出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