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寒士1_六十三、六百裡聞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陳操之躬身道:“衛師,弟子會儘力的。”

衛協、顧愷之、徐邈送至西門外,路過真慶道院時,陳操之還特地去處黎道人告彆。

三人追近,徐氏書院的仆人喘著氣道:“陳郎君,總算趕上你了――”

顧愷之道:“我不會輸的,子重就難說了,他現在還不如陸葳蕤。”

衛協笑道:“操之、愷之,莫要傷感,為師等候你二人早日名揚天下,莫要輸給張安道的弟子,如此,為師無憾矣。”

衛協道:“世道維艱,相見不易,操之好自為之。”

卯時末,陳操之、劉尚值、丁春秋三人去徐氏草堂拜彆徐博士,便即命駕回籍,想著離家數月,當真是歸心似箭。

陳操之道:“我與冉盛步行更快過牛車,來德,不準遲誤。”回身朝那管事做了一個請先行的手勢。

管事搶前幾步朝數丈外的烏篷船喊道:“公子,公子,錢唐陳操之陳郎君請到了。”

船頭的少年公子朝艙內說道:“阿姐,那陳操之走了。”

陳操之道:“不必了,我吹一支曲子便走。”

陳操之問:“產生了甚麼事?徐博士讓來喚我的?”

西門外路亭畔,顧愷之道:“子重,來歲你來就住桃林小築,我已叮嚀過老芒頭父子,不準收一文錢,你、尚值、春秋都住那邊,莫要來得太晚,不然的話桃花謝了隻看到一地落紅就無趣了,這裡的桃花開得特彆早,仲春初就開端綻放了――子重,記得畫桃花,今後給我看。”

船頭微微沉漾,從船艙中走出一個長身玉立的少年公子,春秋約與陳操之相仿,兩眉斜飛,目若朗星,很有豪氣,但是又有極濃的脂粉氣,臉上搽的粉實在是厚,欺霜勝雪的白,豪氣與脂粉氣這兩種截然分歧的氣質同時呈現在這少年公子的臉上,真是有些奇特。

少年公子朝陳操之打量了兩眼,拱手道:“願聞雅奏。”

陳操之站起家,將“簫膽”插入簫管中,放回木盒,朝那一向鵠立船頭的少年公子拱拱手,回身飄但是去。

路途悠遠,從速要緊,各道保重,揮淚而彆。

四小我繞過半個吳郡城,來到涇河邊,溯流再行3、四裡,見一座浮橋高出涇河兩岸,一艘三丈多長的烏篷船泊在浮橋南端。

涇河七裡橋在郡城西北方向,離徐氏書院倒是不遠,但今後處去起碼有7、八裡。

那管事道:“在涇河七裡橋。”

那管事模樣的中年人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恭恭敬敬見禮道:“我家公子是桓伊桓參軍的老友,聽聞陳郎君妙解樂律、善吹豎笛,便特地從建康乘船三日三夜趕來吳郡,就是想聽陳郎君的妙音。”

――――――――――

顧愷之又道:“陸葳蕤如何冇來與子重送行?”

陳操之一展袍裾,坐在胡凳上,雙手執簫,勻了勻氣味,洞簫吹口觸到唇上,微冷,目視涇河水,一縷簫音宛轉而出。

來德道:“我在這裡等著小郎君。”

陳操之毫無慍色,對那管事道:“煩請前頭帶路,我這就隨你們去。”讓冉盛捧著柯亭笛跟著他,又叮嚀來德駕車隨劉尚值和丁春秋持續東行,他與冉嘉會在小鎮青浦趕上來的。

女郎道:“很值得。”

管事從速陪笑道:“是是是,多謝陳郎君,多謝陳郎君。”

昨夜未睡,真有點精力不振,劉尚值與丁春秋坐到牛車上補睡去了,陳操之也在牛車上盤著腿閉目養神,隻覺思路奔騰,眼底似有繁花如錦鋪展而來,那梳墮馬髻的清純女郎的身影在花樹間若隱若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